人民网健康·生活

健康理念融万策 健康细胞构建健康成都

2020年01月20日17:0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四川省成都市星级健康家庭成员代表蒲阿姨今年53岁,家中有四种垃圾桶专门用于垃圾分类。此外,蒲阿姨严格按照每人每天食用油不超过25克,食盐不超过5g的标准做饭。每天早晨6点过,蒲阿姨必定准时拉起爱人与自己一同跑步健身。坚持两年以来,她的体重减了五六斤,爱人和儿子摄入的营养更均衡,身体变得更健康。在成都,这样来自于群众身边的“健康细胞”建设例子还有很多。

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常住人口已逾1600万。随着城市的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老龄化问题也逐渐显现。针对全市存在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成都市积极探索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实施方式,并将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逐步形成“自上而下提升健康意识,从下到上汇聚健康细胞”的建设模式。近日,本网走进成都,近距离成都健康城市建设的经验和亮点。

减油盐增运动,健康细胞汇聚健康习惯

四川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喜好高盐高油的川菜和火锅,但过度的油盐摄入也是慢病的重要诱因。如何引导市民参与到健康城市建设中,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习惯,一直是摆在城市管理者眼前的难题。通过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教育先行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在“细胞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成都构建了健康城市建设社会化工作的新格局。

为更广泛地传播健康知识,成都市每年定期举办全市健康城市共建共享健康知识大赛,从社区到街道乡镇再到各区县进行层层比赛选拔,极大的提升了市民学习健康知识的热情,仅2018年直接参与健康知识竞赛的群众超过20万人。双流社区还经常性组织开展健康家庭厨艺交流活动,邀请有健康家庭进行现场健康厨艺交流,向社区群众从膳食和运动方面介绍家庭健康经验。

在改善生活习惯方面,成都实施了健康生活工具包派发行动,全市五百多万家庭都能够获得包括控油壶和限盐勺在内的健康生活工具包一份,该项目得到政府财政经费专项保障,此举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获得感,激发了市民主动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热情。

除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也离不开合理的运动。为保障居民的健身场所,成都市积极构建“十五分钟健康圈”,即按15分钟步行距离(800-1000米)为服务半径,规划配置包含至少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到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方便服务群众。

通过一系列健康细胞工程的广泛发动,群众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成都市效果评价发现,开展健康建设的受调查乡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从50.4%提高到57.5%,健康素养水平从2015年的12.9%上升到2018年的19.3%。

健康乡村引领创新发展,利益联出持续动力

传统农村社区,老旧散居院落“脏乱差”积弊严重,都江堰市柳街镇水月社区也曾经面临相同的问题。但以建设省级健康城市试点市为契机,水月社区通过健康乡村的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居民持续发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健康乡村建设路径。

以农村家庭为卫生主体责任单位,水月社区划定了各家房前屋后林盘等公共部位分户责任区。院落自管委会组织确定卫生标准,向每个家庭收取每人每年20元的卫生管理费。卫生责任区由各户打扫,每月评为“清洁之家”的每人奖励2元,全年12个月都被为“清洁之家”,个人交费不但全部挣回还能赚4元。通过这种“划定责任区—自筹卫生费—自扫‘门前雪’—考评得奖励”家庭承包工作推进激励机制,水月社区形成了家家认同、户户交费、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有了资金众筹机制的经验,水月社区趁热打铁,以院落为单元,以资金自筹为基础,以政府奖励补贴为杠杆,实施了院落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在院落党小组和院委会引领下,群众自筹资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开展院落林盘、沟渠整治,常态保持干净卫生。每年底获得乡镇“最美院落”评选可获得奖励8000元,用于购买建材和文体设施,支持群众投工投劳继续投入硬化入户道路、改造休憩小广场、美化院落等。

在农村环境治理的生态基础上,社区还进一步发展了民宿旅游、现代农庄等新兴旅游业态。通过成立民宿旅游协会、工匠协会、无公害蔬菜种植协会等8个“草根”协会,社区动员村民把空余房间甚至整个小院拿出来办民宿旅游。社区党支部引导协会抱团发展,民宿协会统一规划营销,群众自己出钱购买材料,工匠协会帮忙改造;果蔬协会向民宿协会定点配送,民宿协会与果蔬协会客源互引互通,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加了运营效益。

2015年5月以来,水月社区先后18家农户投入资金150余万元,改造客房50余间,截至2016年8月,实现营业收入200余万元。其中有村民自行投资5万元,将自家150平米空余房子打造民宿旅舍,仅6个月实现餐饮、住宿营业收入9万余元,净利润5.2万元,实现了“三个月建成,半年回本”的周期回报。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