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一米八的大男孩稍不顺心就要躲进房间抽泣

医生认为,这个不是单纯心理问题

2020年01月07日10:11 来源:钱江晚报

身高一米八,长相阳光帅气,酷爱打篮球,成绩优秀,杭州高一男孩小俊(化名),在外人看来堪称完美,尤其受女生家长青睐。可他妈妈却急得发愁,因为儿子有个与其外貌极不匹配的毛病,就是从小爱哭,如今到高一了都没改变。

遇上难事

他就躲进房抽泣

在刚过去的周六上午,灰蒙蒙的天空飘着毛毛雨,小俊早早起床要赶去上补习课,一脸的不高兴,两只眼睛还有点红肿。一旁为他准备早餐的妈妈,瞟了一眼就明白,儿子昨晚又哭了。等小俊出门,妈妈也开车直奔杭州市七医院的西溪谷名医门诊部。

“医生,我儿子现在念高一了,还非常爱哭,这是什么心理毛病?”走进杭七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早期干预专家陈致宇教授的诊室,小俊妈妈忍不住边说边落泪。

“他在同学、老师面前表现都很好,可遇到不顺心,躲在房间里哭得像个小姑娘。周五放学后,他跟几个好朋友去打篮球,回来我看他一脸不高兴和委屈的样子,就知道晚上准得哭,结果周六早上起来果然眼睛红肿。”

“他从小就比别的孩子爱哭,比如作业没做完要哭,跟同学相处不好要回家哭,被我们说几句是更得哭了,还是躲起来抽泣的那种软弱模样。我以为随着年龄长大会慢慢好起来,可都高一了怎么还这样?”小俊妈妈为此焦虑不已。

“你是怕孩子以后被人家看作‘娘炮’吧?从他目前的衣着打扮与兴趣爱好来看,你不需要过分担忧,他只是表达情绪的方法与大多男孩不同。”陈教授一语道破,然后慢慢打开小俊妈妈的心结。

男女性别行为差异减少

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相关

有个词叫“男女有别”,从身体、力量、说话、脾气等方方面面,都会有性别差异。而这种差异有些是与生俱来,但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上幼儿园甚至更早时,性别差异就已有所表现。

当下流行“中性风”,说白了就是“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从穿衣、说话、思维等,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在减少。在陈教授看来,这种男女的“同质化”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小觑,轻的像小俊这样情绪表达方式与性别不匹配,重的则可能导致同性恋倾向。

分析原因,陈教授认为目前家庭小型化,各家都是独门独户,伙伴交流减少,孩子从社会上学习到的性别差异就会减少;从家庭层面来看,对孩子过分宠爱,尤其是独生子女,碰到问题都是家长包办解决,孩子也就少了许多学习性别差异的机会。

妈妈听到这些万分后悔。小俊是家里的独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只要他一哭,任何问题都能解决,于是他养成了爱哭的坏毛病。而更糟糕的是,随着渐渐长大,他觉得哭是一种很好用的情绪发泄,而在家长眼中他的好成绩更掩盖了一切瑕疵,等到他们意识到时,再告知“男儿有泪不轻弹”已为时过晚。

如何改变?陈教授建议妈妈,回家鼓励小俊用写日记、运动等别的发泄方法来代替哭作为情绪表达的方法,希望时间能带来改变。

针对社会结构的变化,个人无力改变,但家庭教育对于每位家长而言任重而道远,为了让自家孩子拥有鲜明的个性,陈教授提醒各位家长,除了文化知识之外,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同样不容忽视,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多给孩子创造跟同龄同性别孩子一起玩耍的机会,在家爸爸或妈妈对给孩子一些言传身教,都意义深远。(记者 何丽娜 本报通讯员 李彬)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