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治“号贩子”先杜绝“里应外合”

2019年06月11日08:33 来源:中国妇女报

在挂号实名制趋严的情况下,为什么那些号贩子还能拿到号、约到专家,又为何能成为牟取暴利的持久营生?这些不应是待解之谜。

近日,北京三家知名医院的负责人由于“号贩子”问题被约谈。据了解,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开展扫黑除恶中央督导组督导意见立行立改行动,制定了立行立改工作方案。对整治号贩子乱象不力的市属三级医院,年终绩效考核予以降级。(6月10日《新京报》)

大医院“号贩子”横行是由来已久的痼疾,针对这一乱象,应该说这些年的整治日趋严厉。如北京市,据市卫生健康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情况通报显示:从去年开始,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和实名制挂号就诊,取消医师个人手工加号,强化退号管理,采取技术手段,对被公安机关认定的“号贩子”实施限挂专家号等措施。

在20多所医院推广人脸识别信息系统,及时识别“号贩子”,严控其活动范围,医院保安人员对进入医院内和在医院周边活动的“号贩子”及时驱离。2018年共抓获“号贩子”1342人,同时,针对“号贩子”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对357名“号贩子”实施联合惩戒。

不能否认这些成效是积极的,但是“号贩子”的乱象并未因此而绝迹,有报道称,在一些大医院仍有不少“号贩子”肆意游走揽客,一个专家号竟然加价3000元,而一个住院床位则要加1万元。这也表明整治“号贩子”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战争”,在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短期难以根本缓解的情况下,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而与来自行业监管的治理相比,医院对于“号贩子”的整治就显得被动得多,此次三家医院因重视不够、日常监管不到位、与公安部门联动不及时被约谈,即是问题的缩影。整治“号贩子”是维护医疗公平秩序的内在要求,医院自身责无旁贷。强化责任传导,压实医院主体责任,强化门诊服务管理,把整治“号贩子”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主动回应社会对就医公平的关切,这是其重要意义所在。

同时,“号贩子”问题根子还在现实的医疗土壤。“号贩子”盘踞寄生并非独立的存在,在灰色地带隐秘潜行形成冗长的利益链条其实已是公开的秘密。在挂号实名制趋严的情况下,为什么那些“号贩子”还能拿到号、约到专家,又为何能成为牟取暴利的持久营生?这些不应是待解之谜。至于治理,理性而言,目前还仅限于针对“号贩子”与号源的防控与“定向”打击,并未走向切断与“号贩子”千丝万缕利益关联的深度治理。

进一步压实医院责任,也是推动“号贩子”深度治理的必要措施,意在倒逼医院自身有刮骨疗毒的勇气,一手从源头加强门诊挂号服务的监管,一手抓好关联环节权利行使的管理,杜绝“里应外合”的途径,为“号贩子”掘出隔离带。(木须虫)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