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任性跳槽,更加迷茫

记者 高嘉悦

2019年05月10日11:37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签约心理咨询师 郑 莉

26岁的小卢研究生刚毕业不到半年,但工作履历已经非常“丰富”。第一份工作做了3个月,在将要转正时,她提出了离职,理由是单位的环境不符合自己的期望。马上找到新工作后小卢也只做了两个月,又选择了离职,原因是对工作提不起兴致,且和直接领导理念不合。已经待业近一个月,小卢表示,感觉自己没什么目标,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

“人挪死,树挪活”“人生就得不断折腾”“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随着90后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军,诸如此类的离职理由屡上热搜。公司总加班、环境不够“高大上”、网速太慢、人际关系复杂、最近失恋了心情不好等,也都可以成为年轻人“裸辞”的理由。有数据称,90后员工越多的地方离职率越高;50%的90后在工作半年内离职,近九成是主动辞职;在同一个工作岗位干满两年的不到40%。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签约心理咨询师郑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年轻人频繁跳槽,其实是职业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主要由两个原因导致。

一是家庭在职业方面教育的缺失。郑莉在临床咨询中发现,很多对就业迷茫的来访者表示高考选专业时都是父母帮着决定的,不少父母甚至会违背孩子的意愿,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不会和孩子讨论未来的规划,更别提和孩子一起设计职业发展道路。这样的孩子毕业后,由于对职业定位不准确,对未来生活茫然失措,从而频频跳槽“找自己”。

二是社会职业教育不完善。在发达国家,学校一般会开设职业心理辅导课,教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定位,还有相关课程教导学生在人际关系问题上的处理以及职业技能的提升。我国目前还缺乏这类教育,很多人会将学科能力和职业素养混淆。例如一些人毕业后会认为自身专业能力很强,不愿虚心请教有经验的同事或领导;在工作中碰壁后,则认为领导没有眼光、不重视自己,这样人际关系必然会出问题,久而久之就会打退堂鼓了。然而跳槽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职业抑郁、倦怠、压力过大、定位不准、人际关系不佳、沟通不力等问题,不论换几个公司,最终还是会出现。

理性的跳槽有利于发展,而任性跳槽只会让自己一步步偏离目标。对于频繁跳槽的人,郑莉建议,在找工作前最好进行职业心理测试,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先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目标不清晰,建议寻找专业的职业心理规划师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盲目跳槽。▲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