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3日15:1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邓睿)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做客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制造·质造·智造,品质建设赋能产业升级”专场论坛中,孙宝国表示,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实现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创新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孙宝国
中国传统食品走向工业化、现代化、创新化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消费的选择上越来越注重健康。在食品领域,“安全”是不少人对健康饮食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孙宝国提到,一方面对于需要“保鲜”的食品,“安全”中包含“新鲜”之意,要保证食物新鲜;另一方面,对于时间越久越有味道的食品,则需要在传承传统技艺上的同时,注重创新。
孙宝国表示,对保鲜食物来说,新鲜意味着品质,意味着质量,对企业来说也意味着品牌。在食品工业当中,“新鲜”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保质期,一个是保鲜。保质期是对食品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保鲜是更为特定的要求,是指为保持蔬菜、水果、肉类等易腐食物的新鲜。
食材实现从生产、加工、运输、贮藏,最终到餐桌上保持可口的新鲜,并且成本可控,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孙宝国表示,保障食品的品质与新鲜,需要依赖全产业链的整合,而全产业链也是中国传统食品产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新要求。
孙宝国提到,我国食品工业中有不少产品属于运用传统配方生产,对于这些产品,既要讲传承,也要讲创新,令配方更符合健康观念、环保观念。“工业化、现代化、创新化是中国传统食品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当代食品人的历史使命。”孙宝国说。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
中国传统食品配方是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宝贵的历史资源,但是由于认知层面的滞后,配方改进和量化较为困难,严重阻碍了食品行业专业化、规模化地发展。对此,孙宝国表示,产品的现代化、工业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是必由之路。
论坛上,孙宝国以白酒行业为例,介绍了如何借助现代化研究手段实现白酒的传承创新。“在食品工业的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积极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但是食品工业中的核心技术,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研发出来。”
孙宝国表示,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没有创新型人才,创新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人才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这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发展。他认为,要解决创新的瓶颈,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方面要建立起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优秀的人才到一线去,到企业去锻炼提升。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建立起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孙宝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