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长护险让老人晚年更安心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医保局副局长仇冰玉

叶龙杰

2019年03月13日08:08 来源:健康报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如何落实到施政理念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找到答案。报告提出,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安心的晚年。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医保局副局长仇冰玉表示,整体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公众对其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制约制度发展的问题还要尽快解决。

化解“老问题”,催生新动能

仇冰玉表示,创新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是补齐了护理保障民生短板,既避免了失能人员长期住院治疗产生高额医疗费用,也解决了家属不懂医疗、护理不到位的问题,减轻了家属的精神压力和事务性负担。二是提高了失能人员人文关怀水平,通过长期护理、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等服务,延缓失能失智,让更多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三是促进了医疗和养老产业结构调整。用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支付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费用,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增加医疗功能,走医养结合发展的路子,既培育了新动能,又扩大了就业岗位。

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要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加速盘活新旧产业发展,以及在吸引投资、新增养老机构、直接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仇冰玉说。

仇冰玉认为,当前是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战略发展期,应加速长期护理资源整合,尽快解决长期护理服务发展跨部门、跨领域、碎片化等问题,大力发展医养产业,在产业升级进程中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整合优势。

不断扩大试点,但也有挑战

据介绍,2014年,山东省开始有组织地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我国在上海、成都、青岛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为长期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总结试点成效的基础上,2017年山东开始在全省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在仇冰玉看来,长期护理保险要进一步发展,仍面临几大挑战:一是尚未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目前的资金筹集过度依赖医保基金。二是医疗护理服务能力提供不足。现有定点医护机构数量较少,专业照护人员短缺,社会力量和个人共担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度的建立和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难以将居民纳入长期护理保障的范围。三是缺乏统一的制度标准体系。地方失能评定标准和待遇服务标准多样。四是主管部门不清晰。目前的情况是,医疗保障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服务机构和评估机构的行业管理,民政部门负责修订老年照护需求评估,财政部门负责资金保障和基金监管。虽然这些部门各有分工,但机构之间协调还不顺畅,运作成本增加。

向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倾斜

仇冰玉认为,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首先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制度化的统一安排。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虽然《社会保险法》已经颁布,但是并没有失能护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面对日益复杂的老龄化问题,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的经验,修订《社会保险法》,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有关内容,确定覆盖范围,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明确保障原则和范围。同时,加快厘清失能评定标准等问题,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护理服务市场,开展医养护理服务机构建设。

仇冰玉说,考虑到目前医护机构不足,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的护理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低成本、广覆盖、服务方便等优点,不仅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而且有利于分担家庭负担、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故此,建议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向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倾斜,明确医疗护理相关服务的标准和规范,不断提高家庭护理质量和安全。

仇冰玉透露,今年山东省医保局将要出“大招”,“我们计划在全省全面推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市积极探索,将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到参保居民”。

数字链接: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按民政部门19%的测算比例,2017年全国失能人员达到4579万人,2050年将达到9253万人,迫切需要覆盖全国的长期护理保险给予制度支撑,化解社会风险。

(责编:李轶群、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