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贵州省岑巩县推行分级分类养老模式

农村“银发族”养老有去处

徐学练 周燕 姚捷

2019年01月11日08:58 来源:中国妇女报

数九寒天,天寒地冻,贵州岑巩县社会福利中心却暖意融融,住在这里的孤寡、五保老人们,在护工的陪伴下,或围着烤火炉惬意闲聊,或专注地看电视、打牌下棋;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则在护工的帮助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按摩。

岑巩县社会福利中心于2018年10月完成提质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后的福利中心集养老、医疗、康复、老年护理、健康管理等为一体,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全县的孤寡、五保老人可以免费入住。

县福利中心是岑巩县探索推行“公建民营”养老新模式的试点,由政府出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具体运营。目前,该中心共有孤寡、五保老人62个,其中有失能、半失能老人16人。

今年54岁的吴元华,是该县水尾镇腊岩村村民,由于腿部残疾,家境贫寒,他一直没有娶到媳妇。2017年9月,吴元华突发脑出血,出院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日常生活都靠哥嫂照顾,自己难受,还增加了哥嫂的负担。经申请,2018年11月,他住进了县福利中心。“刚来福利中心时,我站都站不起来,甚至两个护工都扶不起我,现在经过福利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我的小腿也长肉有力了,自己能借助拐杖独立走路了,这里比家里好,非常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谈起入住福利中心的感受,吴元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据介绍,县福利中心共有7个护工,平均每个护工要照顾9个老人,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则采取轮班制实行24小时照顾,确保能够随时随地为有需要的老人们提供服务。护工代廷珍在福利中心工作了3年多,是福利中心资历最老的护工之一。她介绍说,福利中心最初接收的都是身体健康的孤寡、五保老人,那时工作量较少,现在不仅要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还要对有需要的老年人定期定时做好护理监测、康复训练、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工作,工作量是以前的好几倍。

“我们推进‘共建民营’的养老模式,在保证老人吃穿住行的同时,还让老年人在康复护理和心理慰藉等方面得到了温馨的服务。”岑巩县老龄办主任刘倩介绍说,“公建民营”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得到了保障。她表示,接下来,政府将继续努力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加入全县的养老行业,让养老行业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与此同时,岑巩县还在农村推进了居家养老新模式,建设农村幸福院,为老年人免费提供午餐、午休、健身和娱乐的居家养老场所。2018年,该县建成农村幸福院3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个,成为全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面最广的一个县。

亚坝移民小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虽还未正式开放,但已经有不少老人来这里休闲娱乐,60多岁的老人王一秀就是其中一位。2018年,他和老伴从该县水尾镇长冲村搬到了亚坝移民小区,开始了新生活。

“我以前在农村生活是苦得很,要看牛种田种土,一年很累也没什么收入,现在搬迁到亚坝移民小区来,吃有政府发放的养老金、低保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又可供我们健身休闲娱乐,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想不到。”对于现在的生活,王一秀老人很是满足。

养老模式从“家庭养老”到“居家养老”,养老机构从“公办独大”到“公办民营”, 岑巩县不断创新机制,大力推进全县养老民生项目建设,全县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养老难题得到逐步缓解。目前,该县已建成乡镇片区农村敬老院5所,县福利中心1所,居家养老服务站5个,农村幸福院35个,项目建设共计投资6000万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分级分类养老模式,已在全县初步建立,普惠“银发族”。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