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近视防控需找准突破口

乔宁

2018年08月16日08:20 来源:健康报网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任务拆解下达给政府、学校、医疗机构和家庭各方,并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在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当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吹响了全社会共同保护视力的集结号。近视防控必将是一场持久战,要想取得胜利,除战略上重视外,战术上还须更细致、有力,找准突破口。

近视是近几十年以来几代人的健康困扰,更糟糕的是,近视异常“顽固”。升学压力当前,书山题海得过,课外辅导要上,体育锻炼成摆设;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产品无孔不入,视觉刺激排山倒海……即便当前一项项具体任务已花落各家,但牵涉其中更深层面的教育改革岂能一朝一夕完成?科技浪潮裹挟而来的健康隐患岂能轻易抵挡?人才、机构、方案样样缺位,早发现、早干预、科学防治如何实现?

而对照现实,人们又急盼一些短期内可以预见的改变。根据《征求意见稿》,学校组织监测学生视力,医疗机构负责规范治疗。分工自然明确,但二者衔接问题,多年未能解决。一旦学校监测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只要告知家长,任务即算完成。接下来,家长开始请假,甚至连夜排队挂号,尝试各种仪器和偏方。大医院看病难,上班、上学与治疗时间冲突,眼视光机构良莠不齐等现状,常让家长无所适从。这背后反映出在近视防控工作中预防、监测与治疗干预尚未形成链条。学校的监测结果和视力档案如何尽快分享给家长和医疗机构?孩子接受治疗后,后续跟踪、干预督促工作由谁来做?近视防控链条如何运转顺畅?许多具体问题急需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路径。

近视是慢性病,而目前正在开展且逐步收效的慢病管理模式,或许可以给近视防控工作一些借鉴。初诊在社区,治疗去上级医院,后期管理、跟踪回访回社区,家庭医生还能定期提供指导和服务,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是否可以加以改良,成为打赢近视防控战的突破口?为孩子视力拂去阴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唯有各方真正把孩子们的健康和前途放在心上,探索出接地气、能奏效的方案、方法,找准突破口齐发力,才能早日创造美好“视界”。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