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一上学就肚子疼是心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麦舜翩

2018年07月05日09:23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在各大医院里,有这样一群让医生十分头痛的人。他们的主诉五花八门,有的胃肠道不适,有的躯体疼痛,有的皮肤瘙痒,有的心悸心慌。他们的共同点是反复检查都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无论医生如何解释,他们都不信,因为其身体不适感始终存在。有的患者情况更特别,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中才会发作。曾经有一个小学生,只要上学就肚子痛,离开学校症状就消失。父母带他两次住院检查,都没发现任何躯体疾病。

事实上,身体不适检查却没问题是一种心理疾病,统称为心因性躯体化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有胃肠道感觉异常,疼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等;皮肤感觉异常,烧灼感、疼痛、痒、麻木、蚁走感及皮肤斑点等;还会出现性及月经方面的症状。患者通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躯体化障碍的原因在医学上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主要与患者的个性及情绪相关。一方面,这类患者性格多数比较多疑、神经质,容易对躯体感觉过度关注、敏感,从而放大了身体不适感。另一方面,患者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了无法面对的情感冲突,但自我把这部分情绪压抑了下去,转化成了躯体症状表达出来。这些躯体症状有时候会给患者带来“好处”。例如,一个孤独的老人感觉肠胃不适频频求医,他的子女就会因此更多地关心他。老人“因病得福”,孤独得到缓解。患者因症状获益时,其症状会更难消除。

躯体化障碍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较严重的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主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对患者的疑病观念进行认知矫正,同时可通过动力学分析帮助患者探究并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冲突,以彻底缓解症状。另外,可对患者家人进行支持辅导,帮助家属正确应对患者的病症,避免无意强化。▲

(责编:许心怡、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