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追求完美、害怕失败就迟迟不愿开始

马上行动治拖延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 郭润峰

2018年06月15日11:31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在写文章之前,我很兴奋,很有冲动把它写成、写好,但是我接下来做了什么呢?“先吃几块饼干充充饥吧”“喝口水,哎呀,水没了,煮一壶吧”“现在5点24分,等到5点30分凑个整再开始吧”“啊,这篇文章涉及到一本书,得先看看”……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这些细碎的消磨中,内心出现了两个声音,“我到底要不要开始”“嗯,算了吧,今天状态不好”。如果选择后者,你的“好事”算是泡汤了。为什么我们宁愿给自己加那么多戏都不愿意行动?

对拖延的解释有很多,“完美主义”是其中一种。不能开始,是因为我们害怕没有完美的结局。完美主义者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如果不能做好,我做这个还有什么意义。于是设立高标准,导致三种结果:1.达到标准,但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2.达不到标准,很失落;3.感觉很艰难的样子,算了,不做了。这三个结果都会让我们的感觉更差,于是开始自我怀疑,一怀疑,自信心就更低——“看来,我就是没办法达到自己满意的样子”。

然而,“不完美就没意义”这样的想法对吗?自我的提升路径,不可能是一条直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一帆风顺地达到目的地,过程通常是螺旋式上升。意思是,你一定会遇到困难,你这次做得甚至比上次做得还差,但是,只要你坚持,整个趋势就是向上的。应该换一种到达成功的思维模式:没有一蹴而就,只有蜿蜒前进。

怎么克服拖延?第一,无论如何,开始了再说。开始后,不论什么情绪、思维,坚持15分钟。这种灵活启动的方式会让你慢慢发现,万事开头不难,就是“马上行动”。第二,做事情形成习惯,最好是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为什么以前坚持上课学习那么容易,因为你习惯了。惯性不仅能让你启动得更快,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思虑。第三,奖励每一次努力和收获。如果没有进步呢?不可能,起码你比昨天多努力了一天。对自己不要太苛刻和吝啬,任何一点用心都值得给自己点赞。第四,学会休息。过犹不及,花时间多效果不一定更好。通过实践,找到自己一天里状态最好的时候用功,坚持下来,完成后就好好休息。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