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警惕进口药“降价死”苗头

2018年06月01日08:24 来源:北京晨报网

  报载,近日,北京市民刘先生遇到了烦心事:他的母亲此前患上了乳腺癌,手术后母亲身体有所改善,但防止癌症复发的药物赫赛汀却购买不到。据了解,目前赫赛汀因供不应求正处在缺货状态。药品生产企业表示,目前已经努力增产,但尚不确定短缺状态的结束时间。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称,目前正在协调食药监局加快审批药企的新产地,尽快提高企业的产能,预计将很快投产。

  对国产药屡次出现的“降价死”现象,民众已经十分熟悉,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国产药一旦大幅降价,利润空间很小,药企不愿意生产,一些廉价药因此消失,部分难以找到替代品的“救命药”也经常一药难求。如今,受进口药集中议价以及零关税等因素影响,高价进口药出现了一波降价潮,在此背景下,赫赛汀出现断供现象,究竟是偶发个案,还是进口药“降价死”的一种苗头性事件,尚有待观察。

  为了避免高价进口药也出现“降价死”,在与跨国药企展开以量换价的谈判时,就要充分考虑并防范这种可能。纳入医保目录这种重大利好给了跨国药企,应该换来药品优先供应的权利,药品的供应先后次序,不应完全掌握在药企手中,国内相关部门也应该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在价格谈判时,不仅要以量换价,更要以量换取药品供应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措施,则是在价格谈判中,应该要求跨国药企对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波动有所预见和准备,并对药品生产与供应链条进行优化,比如鼓励药企在国内投产,促进药企提高国内生产线的产能等。通过这些举措,避免高价进口药重走国产药“降价死”的老路,既要让国内患者得到价格方面的巨大实惠,更要避免出现价虽低但一药难求的尴尬局面。(罗志华)

(责编:许心怡、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