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南下玩海 游泳、潜水知道这些危险事

2018年02月07日10:47 来源:羊城晚报

今年冬天广州格外冷,因此不少老广们已经计划好春节去东南亚国家避寒。到东南亚旅游,肯定少不了下海游泳、浮潜、深潜、海底漫步等游乐项目,这些游玩中遭遇晒伤、耳痛耳胀、被水母等海洋生物蜇伤该如何处理,羊城晚报记者特别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听听他们对读者们的建议。

南下晒太阳,防晒措施要做足

东南亚国家由于临近赤道,日照时间长,加之空气污染小,因此紫外线特别猛烈。那么到海边游玩该如何防晒?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吴良才介绍,在海边游玩时,海水和地面会反射紫外线,因此仅仅靠打伞、戴帽子等物理防晒措施是不够的,一定要擦防晒霜。如果在户外活动,防晒霜选择防晒系数要至少30倍,也就是SPF30以上;如果要到海边玩,防晒系数要至少50倍,也就是SPF50以上。擦了防晒霜并不是一劳永逸,如果出汗不多的情况,可以每3小时重复擦一次,如果出汗比较多,则需要每2小时重擦一次才能达到防晒效果。

这两年,很多明星代言“防晒喷雾”,吴良才提醒,防晒喷雾的确使用方便,但其缺点是喷到皮肤上比较稀薄,所以最好能在同一个部位喷两三遍,才可能达到应有的防晒效果,同时也需要两到三小时重复喷涂。

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你是去潜水的话,则不建议用涂防晒霜的方式来防晒,因为有研究显示,防晒霜有破坏珊瑚礁的风险。吴良才建议,最好用穿长袖长裤潜水服的方式来防晒。

游玩一天后皮肤又红又痛怎么办?吴良才建议,可以先用芦荟胶或冰块冰敷的方式来镇静皮肤,然后再用浸有冰镇牛奶的纱布或面膜纸来湿敷皮肤10—15分钟,可起到一定的修复皮肤的效果。如果皮肤已经晒破皮了,最好到医院处理,自行处理有可能会引起感染。

玩水下项目,小心鼓膜受损

这几年潜水、海底漫步等玩乐已经是东南亚旅游必“打卡”的项目。去年广州市民张女士去泰国度假时参加了海底漫步项目,才下潜到水下5米,她就感觉耳朵剧痛难耐,可是当地的教练不肯让她上去,结果之后几天她都感到耳塞耳闷,回到广州后一检查,原来是分泌性中耳炎。

张女士感到很不解,为何同一个旅游团几十个人,只有她一人出现了这种问题?她也很担心,自己鼓膜穿孔后会否留下后遗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熊观霞介绍,每年节假日后都会接诊很多这样的案例,不少人听到自己鼓膜穿孔了会很担心,其实年轻人的鼓膜组织再生能力很强,来到专科接受规范治疗的人中有95%的人,40天左右鼓膜都能完成自我修复。

为何有人会出现鼓膜受损呢?熊观霞进一步解释,潜水和坐飞机一样,耳朵内鼓膜承受的压力发生了变化,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耳闷、耳塞的感觉,不过大多数人通过咽鼓管的调节,5—10分钟后就可恢复正常,可是对于本身咽鼓管功能不好的人,耳闷耳塞感会一直得不到缓解,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积水、鼓膜穿孔。那么对于咽鼓管不好的人,最好不要进行潜水、海底漫步等水下项目。

如何能知道自己的咽鼓管功能正常?熊观霞介绍,有条件的人最好在出游前,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简单的检查即可知道。另外,如果每次坐完飞机,耳闷耳胀感会持续几天才能缓解,或者每次乘坐电梯都会有耳闷感的人,则提示咽鼓管功能可能存在障碍,最好不要贸然尝试水下项目。此外,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的人,往往也可能存在咽鼓管功能问题。

对于这部分人群,如果一定要尝试水下项目,最好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患过敏性鼻炎的人,可提前三天开始使用鼻喷雾,在下水前再使用血管收缩剂,可一定程度降低鼓膜受损发生的几率。下水后,如果出现耳朵的剧烈疼痛要尽快出水。出水后仍有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则建议尽快就医。

在水里游,蜇伤时要知道这样处理

海边戏水、游泳和潜水还存在的另一个健康风险就是被海洋生物蜇伤,以前也曾有过下海游玩时被水母蜇伤后死亡的报道。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蔡学全提醒,海底的生物是越美丽越危险。在水下无论你遇到什么生物,也要提高警惕,最好只是在一旁安静观赏,不要尝试用手或脚触碰,避免它们可能因被“冒犯”而向你发起进攻。另外,潜水时也可戴手套或穿潜水鞋,避免被海胆等有刺的海洋生物意外扎伤。

如果一旦被水母蜇伤该如何紧急处理?蔡学全建议,可以立即用碱性液体清洗伤口,如肥皂水,身边如果没有碱性液体,用清水不断冲洗也可。另外,在出游前,最好准备好皮炎平等抗过敏软膏,被蜇后最好将抗过敏软膏涂抹于患处,可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最好再口服一些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等,能够起到预防全身症状的作用。(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李绍斌 简文杨 胡琼珍)

(责编:李轶群、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