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7家机构呼吁消除中国医药创新瓶颈

2018年01月08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许心怡)“过去15-20年为我国对医学科学领域的政府资金支持‘重基础、轻临床’,以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为例,在批准资助的医学科学相关的课题中,95%的课题为基础医学类,仅5%用于支持临床研究。同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生物医药相关项目共7大类299项,其中仅13%用于临床研究。”这是1月5日在京发布的《推动临床研究体系设计与实施, 深化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的数据。

报告参与机构领导就报告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报告认为临床研究是整个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环节,如果临床研究的能力和资源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将至少延缓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进程五到十年,因此建议完善国家层面的临床研究发展战略,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将提升临床研究能力作为医改目标之一,并设定临床研究发展短期和长期目标。

报告指出,临床研究水平事关民生与创新。对于许多重病、慢病的诊疗方案,需要通过临床研究中国人群的科学数据,作为循证医学的参考,从而不断提高中国的诊疗水平。而对于许多中国高发的严重疾病(如肝癌、胃癌、食道癌和乙肝),在世界范围内缺少创新,更加需要通过中国医学工作者借助临床研究手段去探索解决方案。同时临床试验还是验证药物在人体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唯一方法,是开发创新药物的必经之路,可以说。临床研究是解决中国病患未满足临床需求、实现民生保障的重要方式。

“临床研究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事,还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主任许重远建议,加强对受试者的正面宣传倡导,提高其参与临床试验的公益奉献精神。

报告指出,我国临床研究水平亟待提高。依据2014-2016年数据对比显示,中国研究者在以临床研究为主的杂志《柳叶刀》、《新英格兰杂志》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在12个国家中排名第9,仅为美国的2.7%。

此外,由于当前医院和医生的考评体系设定等原因,医院和医生对参与临床研究缺乏动力,例如部分基础研究周期短、投入小、较易发表学术文章。相比之下,高水平临床研究,往往需要较大规模资金支持,试验开展周期长,对于研究者和支持团队的要求也更高。且由于参与人员众多,甚至在文章中署名的机会也较少,难以满足职称晋升所要求的文章发表数量,因此研究人员普遍参与积极性不高,亟需建立承接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和研究者团队的激励机制。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建议,推动临床研究水平提升,在国家顶层设计上需要加强部际协调,形成合力,使各个环节齐头并进。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殷文娟呼吁,提升临床研究水平,既需要提高临床基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水平,也需要提高临床试验人员的素质。

据了解,该报告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亚太经合组织监管科学卓越中心,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在40多位顾问专家的指导下共同完成。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