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医疗服务可及性大踏步前进

2017年10月29日08:45 来源:健康报网

  讲述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高润霖教授

  作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领军人物,高润霖对我国冠脉介入治疗30余年的发展了然于胸:“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始于1985年,起步缓慢,但近十几年发展快速。2016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超过66万例,仅次于美国,治疗数量比2015年增加了17%。”

  高润霖说,我国冠脉介入治疗每个病人平均使用1.5枚支架,使用数量合理。治疗入选人群九成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中56%为不稳定心绞痛,24%是急性心肌梗死,及时的介入治疗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生机。从手术入路上看,90%的患者是经桡动脉穿刺,比股动脉穿刺创伤小、出血风险低。患者术后就可以下地走路、次日出院,这样既减少医疗负担,又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最近几年,能够开展冠脉介入治疗的县医院已经发展到约1000家,大大增加了病人治疗的可及性。”高润霖指出,我国介入治疗的质量、数量都在稳步提高,手术相关的死亡率只有0.21%,居国际先进水平。

  高润霖分析指出,我国介入治疗得以蓬勃发展惠及更多患者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医疗的投入大大增加,更多医院配备了大型X线机等相关设备;二是国产支架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0%,从而降低了价格,使得更多的病人可以享受到介入治疗;三是医保覆盖面逐年增加,使更多患者负担得起相关医疗费用。此外,也与医务人员规范培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加强等有关。

  “但这1000家县医院只占到全国介入完成总量的近8%,技术交流和培训仍十分必要。”高润霖特别强调,我国当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比例仍然较低,从就诊到介入治疗的延误时间较长,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还需要持续发力。

  延伸阅读——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省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93%,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82.7%。省域内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不断提升,半数县医院能够开展颅脑肿瘤手术和颈椎手术等复杂手术。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柳叶刀》最新研究也显示,我国区域内同质化程度的指标差距逐渐缩小。

  随着我国医改的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分级诊疗稳步推进、大医院对基层开展技术帮扶以及医保的跟进等,心脏介入这样原本在大医院里的“高大上”技术,逐渐下沉为基层适宜技术,心梗患者可就近得到及时救治。可以预见,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下沉到基层,惠及更多基层患者。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政策评价与技术评估室主任赵琨提出,我国既往本底基线较低,也是此次《柳叶刀》报告显示我国医疗服务可及性进步幅度大的原因之一。我国医疗质量及其带动的服务可及性提升,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无止境。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要判别技术的适宜性,比如用于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直线加速器,过去只能在大型肿瘤医院使用,随着基层软硬件的改善,现在县医院也能开展。但必须在保证医疗质量前提下普及推广,以防“一放就乱”。

  进一步提高技术可及性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可及性。医保筹资应当覆盖更多新技术、适宜技术,使公众能够得到有力的经济保障。“基层医院取标本、上级医院作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的改进,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可及性。同时要配合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于在基层开展的适宜技术,一定要给予更加优惠的引导性价格。(首席记者 谭嘉)

(责编:高奕楠、赵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