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临床路径:正确时间正确地点 选择正确治疗

2017年08月17日09:19 来源:科技日报

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院史上,记载着一起投诉——都是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住院,患者大刘花费不到3千元,4天出院;小吕却花费近5千元,住了6天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班博说:“他俩是同乡,一讨论,小吕不干了,找院长投诉。”

治病凭运气?效果、疗程甚至花费都大相径庭?能不能规范出一个“路径”,让临床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8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媒体沟通会,为这些问题给出答案。

浙江台州医院原院长陈海啸十几年来都在“临床路径培训”的讲台上,他说:“就像开车旅行需要导航,最快最高效地抵达目的地,我们为临床治疗工作建立了一个更复杂、更周密的导航,自动匹配出最高效、最少痛苦的路径,让病人康复。”

临床循证研究,需要十几年积累

“因为这个投诉,我们开始调查,”班博说,发现在同一个医院工作、甚至同一个医学院毕业的医生,看病方式、用药都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从病人的心理来看,也是不能容忍的。陈海啸说,“听李医生讲这么做,怎么和张医生讲得不一样?患者马上去找陈医生求证去了……这是对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为了保证患者获得同等质量的医疗服务,也为了规范医疗行为,2003年底,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单一病种进行规范,开展临床路径的研究和实践。

几乎同时,浙江台州医院2004年开始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多年的积累,2009年被选入国家临床路径管理第一批试点医院。

“这个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行医经验的积累、变异(特殊病例)原因统计分析、技术手段的提升等,临床路径是不断积累、调整、完善的,我们称为循证医学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张俊说。

浙江台州医院记载表明,根据几十万字的病种诊疗规范,医院详细规定了包括治疗和检测等内容的“临床路径”并实施全电子化管理。2005年在医院试行,2009年起规范推进,2015年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实现软件升级,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手机APP、微信推送等方式成为临床上医患互动的常态。

系统整合“碎片化”服务

“抗生素几点给药,最能发挥作用?”张俊自问自答,“手术前半小时。”

就是这个简单的时间控制,在过往的手术中也不能实现。调查发现,2014年首台手术9点准时划皮率只有34%。手术时间无法确定,手术时是不是最高药效就难说了。

“医生不能控制医院的整体流程,”陈海啸说,医生、护士、检验、放射需要整合在一起为病人服务。

临床路径管理就是将“碎片化”的服务统筹协调起来的“整合剂”。

数据显示,临床路径实施后,台州医院超声诊断的28小时完成率,从不到30%提高到90%以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住院天数缩短近一天,住院费用降低约900元。“这将帮助我们每年多收5000名病人。”张俊说。

不是所有病种都适用

“只有诊断明确的疾病,才能进入临床路径的管理治疗,”张俊说,疑难杂症不适用于临床路径。

“根据路径,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并不是把所有的治疗都标准化。”张俊说,临床路径是改变了以个人经验主导的医疗模式,以循证医学和医疗证据为指南进行临床医疗。

据介绍,截至目前,临床路径累计印发数量达到1212个,其中县医院适用版216个,涵盖30余个临床专业,基本实现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全覆盖。(记者 张佳星)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