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暑期儿童问诊高峰,医生紧绷一根“弦”只为家长放轻松

“挽救一名患儿,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顾泳

2017年07月30日09:39 来源:解放日报

  这几天申城持续炙烤,万源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门诊量也达到了一年的高峰——每天8000人次以上。作为华东地区的儿童诊疗中心,儿科医院的专科门诊人数直线上升,内分泌性早熟门诊、重症监护意外伤害患儿尤多。

  从容呵护“最担忧的成长期”

  7时30分,内分泌科的主治医师李晓静已在门诊2楼坐诊。“大多患儿从外地赶来,早些看好就能早些回家。”每年此时,医生们会选择提前半小时上班。

  性早熟是典型的“现代社会病”。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罗飞宏教授介绍:自2014年起,性早熟门诊患儿开始越来越多,暑期日均门诊量多则400余人次、少则200至300人次。相比其他专科,性早熟门诊家长咨询时间长、节假日是就诊绝对高峰。

  整个暑假,内分泌科室16位医生齐齐上阵,无一人要求请假休假;刚来的进修医生被如此“连轴转”的工作节奏吓呆,“我想回一次老家都没时间,之前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忙!但看到同事都这样,自己也不能拖了后腿。”

  桌边一杯热水、一张身高体重对比表、一台电脑,李晓静开始忙碌有序的一天——

  8岁9个月的男孩萌萌,身高仅125厘米,母亲忧心忡忡,“孩子从小就长得矮,现在眼看与其他孩子身高距离日渐拉大,怎么办是好?!”7岁女孩茹茹同样面临这一问题,身高比平均值矮了一大截,测出的骨龄却已超前,生长空间受限……作为高年资主治,李晓静耐心听每位家属解释,熟练对表身高体重,为患儿开出相应检查。

  10时,十几名患儿看下来,李晓静口干舌燥,连喝了几百毫升水依然不管用,“坐门诊水不敢多喝,怕总是去洗手间影响问诊效率。”说时,医院工会人员前来慰问,送上饮料,“我们医院很贴心,不过饮料没有热水解渴,一会儿我直接送给来看病的孩子吧。”

  9岁半女孩青青,跟着妈妈走入诊室。身高还不到150厘米,性征已很明显。了解大致病史后,李晓静认为需要入院治疗,妈妈顿时六神无主,“医生,我们是不是缺钙才长得矮?家里很多事情、能不住院吗?要么测个钙吧,补补钙可能会好。”李晓静哭笑不得,“测微量元素与性早熟关系不大,建议还是仔细考虑,不要错过孩子最佳治疗期。”

  李晓静深知,穿上白大褂就意味着奉献。对她而言,工作忙点累点无所谓,可陪不了6岁的女儿,仍掩不住遗憾,“看到别人带着孩子四处游玩,我说不出的羡慕。接送、陪玩等,只能落在爸爸肩头,好在女儿乖巧懂事,理解妈妈。”

  所幸,欣慰与自豪,也会随汗水一同而至。

  10岁男孩康康又来了。小家伙3年前查出矮小症倾向,经连续干预,如今身高已赶上同龄人,“现在可以放心了,孩子成长得不错。”听到医生一番话,康康父母无比开心。恰在此时,青青妈妈返回诊室,“医生,我们还是决定住院治疗,不能耽搁孩子。”

  12时30分,候诊的最后一名患儿看完,李晓静看了看手表,“今天算早的,这个点儿就能吃上午饭了。”她理着台子告诉记者,每到暑假门诊爆棚,一到上学随访跟不上,“许多家长宁可不落下补课,错过随访,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健康才最珍贵。”

  悉心救治“最心碎意外伤害”

  13时,住院部3楼的儿科重症监护室内,陶金好主治医师刚吃完盒饭又开始繁忙的工作。他一边挨个巡视每名患儿,一边向记者解释:每到暑假,从急诊、其他医院转至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意外伤害患儿明显增加。“放假了,‘海陆空’意外伤害接连不断,溺水、车祸、高空坠落,看到这样的孩子真是无限惋惜。”

  重症监护室内,男医生比例不低,既果敢又细心,是他们共同的写照。8年前,陶金好来到儿科医院,“驻扎”在此地,每天6时从家里出门,每天工作10—12小时是家常便饭,“我们这里每个人到了暑假忙季都不请假,因为你也开不了那个口”。

  “最心碎的,便是意外伤害患儿,其实只要防范好,这些悲剧都能避免,但每年呼吁,悲剧还会上演。”陶医生说。

  加15床的江西患儿宇治,暑假从2楼摔了下来,在当地初步处理后,一路救护车赶往儿科医院,由于病情严重,至今仍处深昏迷。同样坠落的,还有加66床的男孩皓皓,2岁孩子躺在病床上,眼眶全部红肿。“股骨骨折,脑出血,视力未来可能会受到影响。”陶金好说时镇定,却难掩唏嘘,“高空坠落的孩子,要是楼下有绿化带能缓冲下,情况还会好些,但并不是每名孩子都那么幸运。”

  重症监护室医生分3组,每组约10名医生,24小时轮流不停歇。房间内,监护仪器滴答滴答不停地响,脆弱的小生命在此地被守护。对医生来说,抢救是挑战,与家属沟通更是难题。

  陶金好还记得:去年暑假,患儿滔滔从6楼阳台坠落急送至儿科医院,急需气管插管。当他与患儿爸爸沟通时,对方却无论如何不愿接受,最后签字治疗时拍下视频作为日后证据。“当时我内心是很愤怒的,家长做出这种举动,显然是对医生的不信任。”陶金好坦诚地说,“但换位思考,孩子突发意外,家长情绪确实十分紧张、不安、焦虑,这些都是过激反应。”

  没想到,滔滔在医务人员精心治疗下,恢复情况相当不错。两个月后,爸爸带着他、拎着锦旗再回病房,特意找到陶医生,“谢谢您,要不是因为你们当时尽心尽力,儿子就不会有今天!”说完,深深鞠了一躬。

  “平日再苦、再累,看到孩子能快乐地走出病房,便觉得什么都值了。”陶医生乐呵呵地说,“这就是我们当医生最大的价值所在。”

  入夏至今,儿科医院急诊已收治大大小小意外伤害数百例。重症医学科主任陆国平说,勿将纽扣等物品放置在外,勿在饮料瓶内放化学剂,大人不在家阳台门锁好……家长的细小动作,便能预防意外发生。

  17时,溺水患儿洋洋从浙江慈溪转来,生命垂危,“挽救一名患儿,就是挽救一个家庭。”陶金好与同事们再次投入“与死神的战斗”……

(责编:赵娟、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