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家庭医生不能“签而不约”

2017年07月18日09:35 来源:健康报网

7月13日晚,北京市医改办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北京市所有人群。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3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力争实现农村低收入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7月16日《北京日报》)

在国外影视剧里,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主人公身体不舒服,一个电话就有医生上门,他们像是老朋友,关系好得不要不要的。参照欧美国家的成熟经验,我国的家庭医生服务起步虽晚,但推广速度并不慢。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5月发布的消息称,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份出台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文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今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扩大到85%以上的地市。

不过笔者以为,家庭医生的制度设计虽好,但如果只在追求签约率上下功夫,恐怕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成效。一些地方的家庭医生“签而不约”,导致市民宁肯“有病问度娘”;还有一些地方家庭医生配置“僧多粥少”,家庭医生的能力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

就在去年,笔者所在的小区举行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签订仪式,协议中填写了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监护人等信息,还有责任护士、责任医生、责任团队负责人的签名。在这场热热闹闹的签约仪式上,医生与家庭代表坐下来一一签约,一位医生一天能签上几十户,甚至几百户,但这些服务协议书多是“一签了之”,直到如今也没听说小区里有谁真正享受到了家庭医生的服务。这样的签约意义何在?

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是一件好事,但好事必须办实,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希望有关部门在重视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同时,在资源配套、激励机制、转诊联动等方面予以保障,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职业使命感,完善家庭医生预约服务等配套制度,开辟签约居民优先转诊的绿色通道,让家庭医生服务走出“签而不约”的怪圈,让家庭医生能够得着,常看见,这样接地气的家庭医生才能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守门人。(伊一芳)

(责编:盛月、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