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老年大学不该供不应求

刘  念

2017年06月23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与其对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悲观,不如花心思深挖市场

老年大学,依然火爆。据报道,山东某老年大学近日开始招生,上千老人把报名大厅挤得水泄不通;而在广东,有七旬老人凌晨就开始排队,只为抢到一个就读名额。

为啥这么多老人不愿意享清闲,争先恐后地要上老年大学呢?除了求新知、培养乐趣等原因,最主要的恐怕是为了找归属。

从岗位上退休,许多老人一下失去了社交圈子,心里没着没落的,感觉跟这个世界越来越远。上了老年大学,周围都是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的“老伙伴”,大家置身同一组织,仿佛构建了一种“拟家庭”的关系,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心灵也有了寄托之所。这其实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

如此看来,老年培训机构确能满足不少老人的需求,市场不可谓不广阔。可是,老年培训机构为啥没能像少儿培训机构一样遍地开花,反倒一位难求呢?

老年培训资源供给不足,折射出投资者对市场回报的预期不够乐观。有业内人士就表示,政府拨款有限、社会资金不足、老人支付能力较差,让投资者对该市场望而却步。

但也应该看到,还是有不少老年培训机构,通过控制成本、盘活资源站住了脚。缺人手,可以请社工、志愿者;缺师资,可以让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充任;缺场地,可以利用文化场馆,或者联系学校和机关单位在空闲时间开放场地。这些探索,值得借鉴。

除了运营者自力更生,政府的扶持也不应缺席。事实上,一些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如《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就提出,鼓励教师和专业社工参与老年教育工作,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和筹措经费的机制。

让老年人交学费、掏腰包,并非“不可能的任务”。花几百块钱学一门课,如今对不少老年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与其对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悲观,不如花心思深挖市场,瞄准老人的需求,做好供给侧改革。老年大学办得质量越高、口碑越好,就越能够培养出更多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据统计,目前全国老年大学已经发展到近6万所,在校学员有700多万人。相信随着政策落地、市场发力,这组数字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23日 16 版)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