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器官捐献医界先行

2017年06月14日08:32 来源:北京晨报

6月9日下午,根据杨海燕生前遗愿,她的一个肝脏、一对肾脏和两只眼角膜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被成功移植,共挽救了3个人的生命,让两位双盲患者重见光明。

35岁的杨海燕是邯郸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杨海燕主要负责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她深知器官捐献对他人生命的意义,生前多次向家人和同事表达捐献器官的愿望,希望用行动践行一名公益工作者的诺言。日前她突发脑疝去世,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系统第一例器官捐献者。

为谋生而工作的大抵是职业,而事业则是人生更高境界的热爱与追求。杨海燕践行人生诺言,把职业情怀作为事业,所以她才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器官捐献的第一人。她的行为带有非凡的社会意义与人生意义,令人深思遐想。

2014年,“施予受”等两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上线。至2016年第四季度,两大平台仅收到约8万余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施予受”于去年12月借助互联网,将登记流程简化,时间缩短至10秒,开通两天半即有86200名志愿者登记,相当于之前两年的登记总和,目前已有十多万志愿者登记。这一举措使我们从世界上器官捐献最低的国家之一,一跃而为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每年约有30万急需器官的患者,加之配型的万里挑一,为了挽救这一庞大的求生人群,陈竺、华建敏、李金华等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纷纷登记,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支持。

相对于各行各业,医界其实才应当是最有说服力的楷模。因为他们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是最科学的唯物。如何打破国人的传统观念,如何破解供求关系的瓶颈,如果医界身先士卒出一个先行者的从业比例,如果杨海燕绝非中国红十字会的第一位捐献者,那必将是中国骨髓移植、器官捐献的最好宣传与推动。(首师大文学院教授 魏润身)

(责编:王亚微、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