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救人,是偶然更是习惯

2017年05月31日08:25 来源:健康报网

  前不久,中组部第十七批赴西藏博士服务团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边志民,在高原列车上救治一名突发疾病患者。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众多网友纷纷点赞。有网友评论说:“在群众需要时挺身而出,为这样的医务人员点赞!”面对大家的赞许,边志民说:“在那样的时刻,每一位医生都会这么做。”

  ■听到呼救声他冲了过去

  “有人晕倒了!”5月7日13时左右,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开往那曲地区的Z6802火车还有半个小时就要进站时,11号车厢内突然传出呼救声。前往那曲参加西藏自治区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的边志民恰好也在同一车厢。听到呼救声,他和巡查组其他医疗专家迅速冲了过去。

  只见一名中年男子瘫坐在双人座位上,面色灰暗,不省人事,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已将嘴唇咬破,且呼吸有呼噜声。“患者病情紧急,必须就地抢救!”边志民根据患者状态迅速做出判断,一边组织其他人把患者抬到旁边更为宽敞的3人座位上,一边把患者头部侧到一边,以避免呕吐导致的误吸,并组织紧急抢救。

  火车乘务员和随车医生也迅速赶到,展开了吸氧、血氧监护等一系列救治措施。经过医疗专家齐心协力的抢救,10多分钟后,患者神志逐渐恢复正常。在抢救的同时,巡查组领队扎多主任联系了那曲地区的“120”救护车赶到车站待命。火车到站后,转危为安的患者向医务人员表示感谢。

  ■把患者放在心上

  得知边志民在高原列车上救治突发晕倒乘客的善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主任杨渤彦并不感到意外:“边医生就是这样一个热心人。”(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有一次,边志民坐出租车时与司机师傅交谈,得知其为了攒钱给重病的孩子在北京治病才从外地进京打工,便在车上翻阅了孩子的病历资料,并主动为孩子联系了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

  杨渤彦说,该院综合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病情较重的癌症晚期患者。对这一特殊群体,除了施以精湛的医术外,边志民愿意花更多时间与其交流沟通,给予更多的安慰和关怀。

  80多岁的肺癌患者韩老太担心抗肿瘤治疗会带来副作用,一开始治疗不积极。后来,随着肿瘤增大,老人出现了咳嗽、憋气等症状,只得再次就医。“放心吧,还能治,只要您相信我。”边志民在仔细看了韩老太的病历资料后,精心为老人制订化疗方案,经过几个周期的治疗,老人病情明显缓解。

  现在,韩老太身体、精神状况良好,已然成为抗癌明星。每次住院,老人都现身说法劝慰其他病友。得知边志民要去援藏,老人很是不舍。进藏前,边志民把自己的老病人一一托付给同事才放心离开。

  ■架起学术交流桥

  2016年12月6日,作为中组部第十七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边志民赴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为期1年的援藏工作,挂职副院长,主管医疗。到藏区近半年,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领导来到北京,与医科院肿瘤医院领导面对面交流并达成协议,该院肿瘤科、病理科、专科护士到北京进修培训将享受优惠条件。杨渤彦说,科里计划今后到藏区医院开展义诊、学术讲座等活动,把肿瘤治疗的新理念、新方法带到藏区。

  藏区肿瘤发病率低于内地,但肝癌、胃癌、大肠癌等并不少见。边志民说,腹部肿瘤外科专业博士毕业的他,正在积极参与筹建藏区腹部肿瘤规范化诊治培训基地,希望通过专业学术组织带动肿瘤专科发展。

  援藏期间,边志民还走进藏区群众中开展医学科普宣传。5月21日,他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主讲了一场医学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包虫病防治以及心肺复苏知识。1个小时的讲座,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

  除了开发“娘家”医院的优质资源,边志民还积极争取多学科、多渠道加强藏区医院与内地医院的联系,希望通过学习交流推动专科发展。他说,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实力较强,前不久医院刚刚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内地医院组织了一场学术会议,这也是该科室第一次办会,反响很好,“医务人员士气更高了,干劲更大了”。(记者 谭嘉)

(责编:王亚微、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