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公共服务“佝偻病”得治

2017年05月26日08:25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近日,有新闻报道,北京地铁惠新西街南口站轨道交通线路标牌贴到较高位置,且图中都是小号字体,让有需要的乘客看起来很费劲。交通标牌“高高在上”,服务功能和质量“软软在下”,让人不解。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据市民反映,通州区次渠卫生服务中心定海园卫生服务站内的儿童保健门诊前,家长往往需趴在窗前,才可与窗内工作人员交流对话。

面对这样的“高标牌”和“低窗口”,不仅让人反感,无形中还拉开了职能部门与市民之间的距离。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公共服务的贴心、温馨、尊重荡然无存,其实这都是公共服务“佝偻病”的极端表现。何谓公共服务“佝偻病”?其主要表现就是服务功能弱化,服务意识退化,公共服务的公益功能和属性式微,服务萎靡不振,只要自己舒服惬意,不顾及公共公益属性。比如“高高在上的举报箱”,电视剧中让达康书记窘迫尴尬的“蹲窗”等。

笔者认为,这类公共服务“佝偻病”如不及早医治,不仅影响公共服务质量,还会伤了公众的心,有损公共部门形象,严重的还涉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违规违纪。要治好该病,首先,要有为民服务思想,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强化为民服务职能职责,提升公益为民服务的质量;其次,强化民意监督。引进监督评价机制,完善投诉举报监督平台和载体,提升服务水平;最后,强化执纪问责。通过工作作风纪律巡察、强化问责机制,一经发现公共服务的“佝偻病”,从严究责,营造风清气正、人性温馨、公众利益至上的政务事务服务环境。(河南省禹州市读者 许朝军)

(责编:王亚微、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