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庆祝阿司匹林发现120周年暨“阿司匹林社会创新奖”在中国启动

2017年05月05日16:4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5月5日电(韩雅菘)4日,庆祝阿司匹林120周年暨“阿司匹林社会创新奖”启动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就“创新驱动健康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实践做出深入阐述。

(庆祝阿司匹林120周年暨“阿司匹林社会创新奖”启动媒体沟通会现场 生命时报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会上指出,2012年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病为首要死因。据世界银行预测,假如不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中国的脑卒中发病病例数会直线上升。到2030年,中国将有3177万脑卒中病人。与此同时,公众的医疗负担严重,2014年心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中,AMI为133.75亿元,颅内出血为207.07亿元,脑梗死为470.35亿元,总费用超过800亿元,并呈现增长趋势。”

“为遏制中国慢性病发展趋势,国家开展脑卒中防治工程,确定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宣教先行;学科合作、规范防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的防治策略,组建防治体系,推广适宜技术,推广使用阿司匹林干预脑卒中风险。”王陇德还表示,未来,构建脑卒中防治区域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是重点,到2018年,将初步建成省、市两级脑卒中防治体系;到2020年,完成覆盖全国的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卒中1小时黄金救治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说:“让人民享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减轻国民医疗成本是很关键的一部分,降低成本不等于简单降低价格,而是要研究经济效益比,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衡量药物和医疗服务的卫生经济学价值。”他还表示,阿司匹林是一种成本效益很高的药品,在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针对这个药品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它的使用、扩大使用都会降低患者家庭和医疗体系的负担。

“创新是艰难的,但创新可以带动科学发展、可以改变世界。1969年,我国在10450名首钢工人中开始高血压的筛查及管理,这个‘首钢模式’曾引发世界瞩目,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群防治工作的开始和典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表示,现阶段,我们面临着慢病防治的困境,创新驱动医疗,利用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全方位的管理患者是一个出路。2015年启动的心血管风险筛查项目,就是利用电子化的智能终端管理患者,大大提高了心血管风险筛查率。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雷跃捷说:“随着大众对健康信息需求的日益旺盛、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健康教育的报道形态更加丰富、影响范围更大,增强了公众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也成为民众获取、分享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存在的问题是谣言不断。由于传统大众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其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然颇受公众青睐。”

拜耳大中华区公关传媒副总裁李秋萍女士说:“120年前由拜耳首先发现阿司匹林,直至今日该药仍在现代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每年,有关阿司匹林的科学研究超过1,500个,用于探索该药的潜在益处。”她指出,在中国推出“阿司匹林社会创新奖”契合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鼓励和推动自主创新。

据了解,在庆祝阿司匹林发现120年之际,经拜耳博爱基金会授权许可,拜耳(中国)有限公司成为“阿司匹林社会创新奖”在中国的主办方来开展活动,希望通过这个奖项鼓励更多中国创客参与创新项目,特别是那些能够针对健康与营养方面问题提供新型解决方案的创新者。 

(责编:王亚微、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