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中医药法》7月起施行 中药材保护和人才培养受关注

2017年05月04日15:20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5月4日电 倍受业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在逐渐为世界所广泛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也被业界认为是一件极大的利好之事。

中医药材保护 需规范监督管理

中药材是中药工业的生产原料,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独特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宝贵资源。然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

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表示:“道地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独特瑰宝,久经中医临床考验,具有高效优质的特性。但因为多种原因导致道地药材产区逐渐萎缩,种植发生转移,甚至因种植不规范致使质量良莠不齐。此外,对道地中药材缺少权威的评价体系。此次《中医药法》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对道地中药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昆药集团总裁戴晓畅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在制定配套政策的时候,应该多考虑结合产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务实而高效的种植配套政策,避免陷入过度格式化的要求,与药材种植条件相去甚远,导致不容易落地。在种植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规范农药、化肥和采收时间,在加工过程中规范方法,在流通环节规范流向和储存条件管理。”

中医药人才稀缺 仍需慢慢培养

人才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优势资源,其人才培养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中医师承体系建设,但是高层次人才略显不足,民间中医“转正”制度尚需完善,种种问题摆在面前,亟需我国多方面的改革探索。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表示,“中医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怎样建立起以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为主体,同时通过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形成终身教育,并把师承教育贯穿在全过程当中,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是我们积极探索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现在中医缺骨干人才,缺领军人才,缺高级人才,特别是缺能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解决临床难题的专家型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表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处处长、肿瘤科主任医师李杰表示,目前仅仅依靠纯中医治疗已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中医医生不仅要掌握中医理论和技术,而且要了解和掌握西医手段,这对病人来说更加获益。李杰指出,在肿瘤治疗领域,尤其需要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一方面,由于肿瘤患者得病之后都希望得到权威专家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有更多知识全面的医生,奋斗在第一线。”

《中医药法》中明确强调,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不过,高层次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培养出来。”李杰坦言,真正的临床大家需要经验的积累、知识体系的完善,才能形成自己的诊疗特色,这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积淀。

国医文化思想 师承体系传承

几千年来,中医一直采用师带徒的师承教育方法培养医生,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兴办中医药院校,但同时坚持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方法,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的核心是强调个体差异、辨证论治,老师的毕生个人经验和独特诊疗技术,需要长期的言传身教和临床跟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表示。

在师承体系中,国医大师既是受益者,也是传道人。据了解,为了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提振中医药人员学习中医、为中医奋斗和贡献的热情,我国已经启动了三届90位国医大师的评选。

据悉,为了将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更好地传承下来,我国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建立了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支持国医大师参与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建设、担任学科学术带头人等,进一步促进了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播,培养后续传承人。(实习生唐京铎综合)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