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怎么防?避免长期不良情绪、外出就餐宜分餐制

2017年04月17日16:2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慢性胃炎怎么防?避免长期不良情绪 外出就餐宜分餐制

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几乎每个人在日常中都会遇到肠胃不适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0%,各类胃病中以慢性胃炎发病率居首。“人们对于慢性胃炎既熟悉又陌生,日常中经常遇到,但对慢性胃炎的认识又存在很多误区。”中华消化学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房静远教授在日前举办的“揭秘欧洲胃肠疾病周——新观点分享论坛”上表示,很多胃炎症状较轻不易引起重视,40岁以上人群最好定期做检查。

中华消化学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房静远教授

治疗慢性胃炎可考虑适度抑酸

胃病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胃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等,其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据了解,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不仅在消化疾病中常见,也是最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俗话说的‘十人九胃’就是指胃炎。”房静远表示,有少数慢性胃炎患者,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比较重的,有癌变的可能,需要重视。

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房静远表示,适度抑酸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话题,对于有胃黏膜糜烂、反酸、上腹痛的患者来说,抗酸或抑酸治疗对愈合和消除上述症状有效;某些患者选择适度抑酸治疗可能更经济且不良反应较少;伴胆汁反流的患者可服用有结合胆酸作用的铝碳酸镁制剂,帮助增强胃黏膜屏障,从而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害。此外,要注意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加强随访预防癌变。据了解,胃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淋巴瘤甚至胃癌。在用药方面,发现肠胃不适要及时看专科医生,不要根据经验随意用药,以防治疗不当加重病情。

那么,该如何预防胃炎呢?房静远表示,在饮食上,要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在外吃饭最好分餐制,避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机会。在生活上,不要太劳累,工作压力不要太大,保持心情愉快。“胃镜作为胃病的检查和随访手段十分重要,40岁以上有条件的人群最好定期做胃镜,以便早发现病变,尽早治疗。”房静远强调。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邹多武教授

胃肠镜筛查有助早期发现消化系统肿瘤

据悉,欧洲胃肠疾病周(UEGW)是胃肠疾病方面最具有影响力的会议之一,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邹多武教授提出了2016年UEGW的四个重点趋势,分析了对国内消化病临床研究的启示作用。

第一,药物相关性溃疡应引起注意。以消化性溃疡为例,以往认为是胃酸引发的疾病,但其实服用某些药物会对胃肠道造成损伤,引发消化性溃疡;

第二,关注功能性胃肠疾病。很多人有明显的胃部不适症状,但做胃肠镜等检查却未见异常。胃部不适与情绪、压力等精神因素及饮食等有很大关系,在检查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如何缓解患者症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值得医生关心;

第三,关注与免疫相关的疾病。免疫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慢性病,对其合理诊治非常关键,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领域;

第四,研究符合我国特点的胃肠癌筛查方案。胃肠镜对于早期发现消化系统肿瘤非常重要,发现得早甚至不需要开刀,不但挽救患者性命,也节省了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主办,拜耳公司支持,国内知名消化领域专家讨论了2016年欧洲胃肠疾病周上的热点话题,如消化性溃疡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大范围根除幽门螺杆菌也可能对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罗马IV标准:功能性胃肠病的新诊断标准、肠道微生态和消化道症状等进行了分享,并采用线下会议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王坤朔)

(责编:高黎明、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