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以诊疗病种为抓手的分级诊疗模式——安徽

2017年04月05日11:08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一、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建立协同服务机制

安徽省采取组建不同形式的医联体形式,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合理流动、下沉基层,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康复治疗。一是以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城市医联体;二是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县级医院组建城乡医联体;三是以三级医院重点专科、优势专科为依托,构建覆盖省、市、县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专病医联体;四是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联合,建立紧密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

二、以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为切入点,建立服务接续机制

一是分步实施分级诊疗病种。制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股骨颈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6种常见病种6个常见病种的分级诊疗指南和管理规范,明确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定位、诊疗目录、转诊原则、指征、流程以及用药目录。二是完善基层用药衔接。统一医联体内用药范围,做好用药衔接。对于下转患者,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处方。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可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地区,统一县域用药范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使用牵头县级医院药品目录,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社区卫生机构可放宽采购三级医院下转患者处方药品目录,以保障下转患者的连续用药。

三、以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和执业职称上一专一全为基础,建立健康管理服务机制

一是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针对重点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健康管理、转诊预约等服务。实行按签约人头付费,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担,个人可适当分担。推行网格化管理、团队化服务、全科医生负责制、首诊责任制,在30个县开展首批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二是引导城市医院医生到基层从事全科医疗服务。建立在执业和职称上一专一全(专科+全科)制度,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引导省级综合医院副高以上职称医生或高年资主治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组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开展签约服务,提高基层首诊能力。

四、以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建立服务能力提升机制

一是增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活力。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落实定项补助政策,收支结余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福利、奖励、业务发展和化解流动债务。二是推动医学人才、城市医疗资源、县级医疗资源“三下沉”,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县域住院就诊率、群众满意度“三提升”。通过省、市财政加大对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支持,补助医联体牵头单位接受下级单位进修培训,支持帮扶县级医院围绕重点疾病提升专项技术能力建设。三是出台《安徽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医联体上一级医院医务人员可选择下一级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不需要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五、以价格、医保、信息化为支撑,建立有序就医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行不同级别医院实行分级定价,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差价在10%-20%,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二是探索实施基于医联体分工协作机制的打包支付方式。将当年新农合筹资总额的85.5%交由医共体包干,超支部分由医共体垫付,结余部分也归医共体自行分配,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发力将病人留在基层,减少医保支出。因同一疾病在医联体内上下转诊的,按院内转科政策简化医保转诊、报销手续,并提高5%报销比例。将院外会诊费、远程医疗会诊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协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三是以信息化支撑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依托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实现预约挂号,并依托平台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向三级医院预约转诊,三级医院要将40%专家号源提供平台预约转诊使用。

(责编:马晓慧、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