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以构建医联体为切入点的分级诊疗模式——北京

2017年04月05日11:07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一、主要做法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2013年11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会同市发改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中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北京正式开展了医联体建设工作,以医联体为抓手,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各区县根据辖区居民分布和医疗机构布局,建立了包括43家核心医院,476家合作医疗机构的43个区域综合医联体。

(一)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主要工作。

1.制定医联体建设基础文件。2013年下发《指导意见》,明确医联体建设的基本原则、有关部门的职能分工、医联体工作总体目标、工作步骤等。2015年再次发文《关于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工作的通知》,明确强调“政府主导和顶层设计的总体要求”,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的原则,做好顶层设计;各区县要把医联体建设工作,作为新的医疗制度加以推进;要按照就近就医和方便协作原则合理设置,要按照全覆盖目标,由区县政府统筹,根据辖区居民分布情况确定建立医联体的数量及分布。

2.继续开展试点探索工作。对医联体推进中的有关政策性问题进行试点。制定下发《北京市医联体有关推进政策试点方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关于确定北京市医联体有关推进政策试点单位的通知》,主要对确定的试点单位开展如下试点工作:医联体内医保付费的创新模式、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措施、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的途径和条件、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医联体内各机构如何落实分级诊疗工要求,以及财政支持、信息化建设、考核指标建立等相关工作进行综合试点探索。

3.开展医联体运行考核指标相关工作。为有效推进医联体工作,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下发北京市医联体运行考核指标(2016年),从管理指标、辖区内居民社区首诊指标、双向转诊指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指标、检查互认指标、信息化指标、慢病用药指标等方面,对医联体运行效果进行考核。

(二)各区卫生计生委的主要工作。

各区卫生计生委按照我委下发的医联体建设有关文件,制定区域医联体设置规划,组织建立医联体,并对医联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及时向市卫生计生委上报医联体进展情况、需要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

(三)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

各医联体主要开展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派出专家坐诊查房带教、预约挂号、专业培训及免费进修、向社区派出责任主任、推进检查结果互认“直通车”、配合基层开展慢病管理、开展远程会诊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为了方便社区转诊,医联体核心医院将部分号源下放至合作医院,合作医院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预约专家。为了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医联体核心医院均免费接收合作医院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或派专家到合作医院开展讲课、师带徒,开展了远程会诊指导基层医师治疗等。

二、初步成效

医联体的建设,促进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回归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也发挥了三级医院在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专业队伍的教学培训和学术科研的引领作用。通过医联体内就诊,可以就近获得更加优质、经济、合理的医疗服务,有核心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出诊,促进了患者首诊在社区,用药在社区,康复也在社区的回归,患者更好地获得了综合、连续、连贯的服务。

(责编:马晓慧、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