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多晒太阳补维D  经常运动防跌倒

骨质疏松,别等到发病时

2017年04月04日07:42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主讲人: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姜艳

60多岁的张大妈逛完超市,提着沉甸甸的袋子回来时,突然觉得腰部疼痛,休息后也没能缓解,去医院一检查,原来是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骨折。像张大妈这样的患者很多,多年骨质疏松未发觉,等到骨折时才恍然大悟。本期为大家介绍隐秘的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常发生骨折的部位有椎体、髋部和腕部。其中椎体骨折多见又隐匿,几乎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半。椎体骨折会让患者腰背疼痛、弯腰驼背、生活质量下降。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一年内死亡率达20%,40%无法独立行走,80%至少丧失1种独立生活的能力。

早期征兆不容忽视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主要有3个临床表现:1.腰背酸痛。它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症状,初期是从安静状态开始活动时出现,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2.个子变矮。这主要是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身高缩短3厘米以上需考虑。3.骨折。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力作用也可能骨折。

十项患病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不可控制和可控制因素两类。不可控因素包括: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高于黑种人;老龄;绝经后女性;骨折家族史。可控因素包括: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喝咖啡及碳酸饮料;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糖尿病,或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

诊断骨质疏松并不难

若曾发生脆性骨折(即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情况下发生骨折),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另外,采用DXA方法测量骨密度,T值≤-2.5时,也可诊断;若在此基础上发生过至少一次骨折,则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简单、无痛苦、辐射剂量小,一般治疗前后半年至1年需检查。诊断时还需排除其他疾病或药物因素。

防治骨质疏松两大要点

防治骨质疏松要趁早,不要等到发病时才开始。 

调整生活方式。1.足量钙、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奶制品含钙丰富,每天喝250毫升纯牛奶,大概补钙300毫克。也可多吃些豆制品、青菜、干果等增加钙的摄入。2.多晒太阳。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太阳中的紫外线可帮助皮肤生成维生素D。不涂抹防晒霜,暴露面部和四肢,经充足日光照射20分钟,可保证每日维生素D需求量。不过,纬度35°以上地区的冬季,因阳光入射角度小,以致大多数紫外线被臭氧层吸收,晒太阳生成维生素D明显降低;空气污染时,紫外线滤过减少,也不能合成足量维生素D。可多吃些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香菇等。3.经常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去健身房做些负重抗阻运动。4.避免吸烟、饮酒和摄入过量咖啡因。它们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5.防止跌倒。跌倒易导致骨折,老年人应少穿拖鞋及高跟鞋;家里灯光勿昏暗,地面要平整;浴缸、马桶装把手;不走湿滑的地面或台阶等。 

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1.钙剂。成年人每日元素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元素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毫克。当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应适当补充钙剂。补充钙剂需注意其中元素钙含量。各种钙剂元素钙含量分别为:碳酸钙40%、氯化钙27%、乳酸钙13%、葡萄糖酸钙9%。2.维生素D。建议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1200IU(国际单位),测定血清25(OH)D水平有助判断体内维生素D是否充足。 

单纯补充钙剂不能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还需遵循医嘱,择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进一步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本讲座由张艳红整理)

(责编:许晓华、赵敬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