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情绪低落怎么办?教你几招预防老年抑郁症

2017年03月22日08:19  来源:羊城晚报
 
原标题:老年人情绪低落, 有什么办法能破?

老年人抑郁症和退休、离休后无所事事、子女不在身边陪伴等有很大的关系。任何类型的抑郁症后果都是极其严重的。而老年抑郁症不仅拥有抑郁症的共同特点,还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因此一定要熟悉老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做好预防工作或在发病初期就接受有效治疗,这样才能把危害降到最低。

为何年纪大,情绪会低落?

王奶奶前几天刚过完65岁的生日,有着一儿一女的她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挺幸福的老太太,子女都很孝顺,生活也很富足,年轻时在文工团跳舞的她,退休后经常跳广场舞。可是最近因为走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腿部粉碎性骨折,以后的日子都要在轮椅上度过了。王奶奶笑容不在了,经常唉声叹气,不爱出门,饭吃得也少了,晚上12点以后都难以入睡。儿子以为如果把母亲推到平时她跳广场舞的地方,可能会让她开心一点,谁知道她说再也不想看到那些人跳舞了,情绪非常激动地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泪水不住地往下掉……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副主任王晓丽分析,如今太多像王奶奶一样的老年人了,随着身体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会增多,使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尤其身体疾病导致行动不便时,消极感会更加严重,长此以往又会产生抑郁。

除了疾病的原因,还有很多原因导致老年人出现抑郁情绪。比如社会角色的转变,原本在单位任高职,因退休回家后无所事事,以致出现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障碍;还有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亲朋好友相继去世,这可能会加重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对于原先性格内向、老年期缺乏社会支持和经济支持的人来说,更容易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

王晓丽介绍,空巢、独居老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以往我国的家庭模式是几代同堂,而现如今空巢老人家庭却在大幅度增多,许多老人缺乏子女的陪伴极易产生孤独感,导致内心空虚、伤感,甚至精神萎靡。

有哪些表现,能早发现老人抑郁?

王晓丽称,其实子女不难发现老人的抑郁情绪,只要多关心就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观察:

以躯体疾病的症状为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某部位的疼痛、乏力等。约有80%的患者有睡眠障碍,主要是中段和末段睡眠差,可伴有入睡困难和噩梦,少数睡眠增多。

情绪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整日忧心忡忡。在抑郁症发作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70%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可有焦虑、表情紧张、惶惶不可终日等表现。老年患者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有时焦虑完全掩盖了抑郁。

生活中的兴趣明显下降。原来喜欢的事情、喜欢参加的活动都逐渐地放弃,什么都懒得干,甚至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生活没有意思,活着没有价值。

自信心下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对不起子女、亲人,对不起国家的培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会产生自责,再严重的会认为自己有罪。

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自觉“脑子较前明显不好使”。轻者可以进行言语交流,多为问多答少,初始交流还可以,继续交流就越显困难。严重者无法交流。

预防老人抑郁,有什么招?

有什么办法可以老来不抑郁呢?王晓丽建议:

正确面对离退休。离退休是一个正常的且不能避免的过程,从忙碌且规律的职业生活中退出,转而过着悠闲、无规律的老年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社会角色的转变。对于一部分事业心很强的老人来说,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音乐、舞蹈、书法、园艺、棋类等,既丰富精神生活,又陶冶情操,更能减少孤独、空虚感。

自我养生调身体。每天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对于长期吸烟、饮酒的老年人,应逐渐减量,最终戒断,有利于保护脑神经;定期去医院体检;家属耐心倾听老人对自己心情和病情的叙述,使他们有安全感,以消除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老人的免疫力。

家人的陪伴很重要。平时子女忙挣钱孝敬父母,但不能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要,平时多抽空回家看看,多与他们交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正确对待生与死。对身体过分担忧的老人,可以到正规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消除焦虑感和紧张感。老年期虽然在生理上是一个衰退的过程,但是心理上可以继续蓬勃发展,只要保持年轻的心态,就会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记者余燕红 通讯员田乃伟)

受访专家: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副主任王晓丽

(责编:赵鹏(实习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