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罗乐宣:深圳医改加快建立健全全行业综合监管新格局

2017年03月16日10:0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综合监管制度既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组成部分,又是其他四项制度的支撑和保障。广东省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罗乐宣指出,近年来,深圳市在深化医改中以推动权责清单制度和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为切入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完善多元化监管体系,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加强支撑保障,加快构建医疗卫生全行业综合监管新格局。

谈到具体做法,罗乐宣总结为三句话:健全“三个主体”监管体系;创新“三化”监管方式;强化“三大支撑”。

一、健全“三个主体”监管体系。首先是强化政府监管。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放管服”,建立卫生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示,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处理好政府和医院的关系,成立公立医院管理机构,代表市政府履行办医职能。管办分开后,政府重在加强宏观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上来,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保障其发展定位和公益性。

第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加大信息公开和宣传力度,拓宽公众参与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是强化行业自律。大力培育和发展行业社会组织,推动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管理规范和准则,健全行业自律机制。鼓励具备资质的行业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转移事项。

二、创新“三化”监管方式。首先是“标准化”。标准先行,质量引领。制订医疗卫生领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和裁量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制订了中医馆、中医坐堂医诊所、远程会诊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医养融合等“深圳标准”,推动卫生与健康服务模式创新。

其次是“信息化”。加强医疗、医药、医保领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费用控制、医疗广告等行为的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建立全市统一的卫生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卫生监督执法信息互联共享和现场执法记录的实时传输。建立了公立医院“1+4” 信息化监管平台(即数据中心和综合监管平台、远程医学平台、市民健康服务平台和电子政务协同平台)和 “五权”监管系统(即决策、人事、财务、采购、设备),实现对公立医院的实时监测和常态化考核。开发了执业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对医务人员执业的全程电子化动态监管。

第三是“常态化”。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监管效能。例如,建立健全医药卫生行业诚信体系,实施医疗机构、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建立医药卫生行业“黑名单”制度,推行基于风险度管理的量化分级监管模式,提高监管对象诚信守法意识和自身管理水平。

三、强化“三大支撑”。首先是加强法律支撑。加强特区立法,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同时先后颁布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中医药条例、心理卫生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控制吸烟条例、无偿献血条例等7部卫生计生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促进、院前医疗急救、公立医院管理等方面的立法调研论证工作,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以立法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巩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成果、护航医改挺进“深水区”。

二是加强制度支撑。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绩效、人事、财务、质量、资产管理等核心制度,强化内涵管理,推动公立医院依法规范运作。制定实施13项基本医疗服务核心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严格落实处方点评制度,落实阳光用药信息登记报告制度,全面推广“打包收费”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定期通报制度,综合施策遏制“大处方”、“大检查”行为,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6%。加强基本医保基金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控机制。试点建立医保基金“总额控制、结余奖励”制度,推动医疗机构从“治疗疾病”向“健康管理”转变,主动规范诊疗、控制成本。

三是加强执法支撑。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树立卫生监督执法权威。加强卫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和“网格化”监管。在卫生监督执法中全面推行“双随机”制度,大力推进卫生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工作,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加大媒体宣传和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力度,打造了“深圳卫监直击”执法品牌。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