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到家”靠谱么?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2017年03月03日15:20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近年来,移动医疗成为一个热门领域,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移动医疗市场APP数量已超过3000款。近日,新民网上一则名为《APP请来上门护士输液,市卫计委对“医护到家”平台所涉医护人员展开调查》的新闻,让大家关注到这个名为“医护到家”的APP软件。

“医护到家”APP可请来上门护士输液。(高黎明/人民网)

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屡见不鲜,其主要业务大多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执业护士认证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护士上门服务;达到资质要求的注册认证护士通过审核后,即可在专门的APP上开通打针、输液、导尿、鼻饲、换药等权限。乍一看,医疗服务行业引入“O2O”模式对于解决目前医疗服务行业“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确实有所裨益,可医疗行为关系患者的生命,这种模式真的能做到“医护安全到家”么?

“医护到家”值得思考的问题

1、医保的问题

大多数APP医疗护理平台目前主要是以自费为主,如果要真正实现其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发展思路,并在全国广泛推广的话,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无疑增加了患者看病的费用,加重了“看病贵”的问题,在使用这些APP看病的时候能否使用医保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2、医护资源问题

虽然大多数平台都声称所有注册认证的护士均来自正规医疗机构,且具有3年及以上临床护理经验,但上海市卫计委卫生监督所表示,只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才可开展诊疗活动。大多数APP平台目前并未在上海卫监部门备案,卫监部门也没有掌握相关信息。

3、参与者的自律

医疗服务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参与者需要有真正严格的自律性,才能让患者享受到具有保障的医疗服务。新民网记者指出,“医护到家”APP的经营范围里的确有“健康管理”的内容,但是该经营内容也被特别注明“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

居民能享受“医护到家”吗?

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是许多普通居民所憧憬的事情,但实践起来确实是任重而道远。那患者还有希望享受医护到家吗?

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以上海市为例,早在2011年上海市卫计委就开始推进家庭医生制度签约试点工作。2016年12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张天晔介绍,到2015年底,上海所有社区中心已经签约了全市超过1000万的常住居民,签约率达44%。从2016年开始,为了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启动了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改革,以“1+1+1”(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模式为路径,进一步做实家庭医生制度。(桂岚)

本文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编:高黎明、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