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容量超欧美的国人,怎样养生

2017年02月15日10:09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脑容量超欧美的国人,怎样养生

陪一个得肿瘤的朋友看中医,后者给她一个治疗建议:每天静坐6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什么都不想,充分静心。

之所以如此治疗,因为这个医生本人就是个白血病患者,他在被告知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只有3个月生存期的时候,开始静坐、练功,3年之后,从当初一个月消瘦20斤,虚弱得只能躺着,到现在指标基本正常,可以如常的继续教学。

朋友在静坐了一段时间之后有所动摇,因为静坐耽误了她每天的健身时间,而后者在她,在很多人心中,都被认定是锻炼身体的最好办法。能静心的静坐和能健身的运动,到底哪个更能治病?更适合养生?

就在日前,中科院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东亚人群在自然演化中,基因突变更偏向于使脑部变得更大,而在欧洲或者非洲人群中,并未发现这一现象。这一研究再次证实了3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场针对脑部容量的研究:通过那次对全球2万具现代人头骨展开的调查发现:东亚人的颅腔容积平均为1415立方厘米,而欧洲人为1362,非洲人为1268。

与此相关的是去年,一个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东亚人的颅顶更高,这让他们的头部能够容纳体积更大的大脑,近日中科院的这一发现,显然从基因的角度再次给这样的大脑差异,提供了证据。

中国人就是东亚人种,这一研究能否证明中国人比其他人群更聪明,姑且不论,它的更大价值在于提示我们:人类为获取更大的大脑,作出过巨大的牺牲,对于脑容量最大的民族,如果能将这个牺牲,转为养生的着力点,绝对是件事半功倍的事。

大脑从重量上,虽然只占全身体重的2%,但大脑的耗能却占全身能量的20%。维持这样一个“耗能大户”的功能,自然会累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资源,欧洲人普遍比亚洲人更强壮,可能就是亚洲人脑容量大的代价之一,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会将“内省”作为修身和养生的中心了。

所谓“内省”就是用脑、用心,其中既包括开发智力,也包括减少杂念。前者显而易见:各种体育比赛中,国人擅长的多是机巧型的而非力量型,因为机巧是以脑带身的。后者,就是以静心的方式治病。

无论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古训,还是将天干地支中,与“心”对应的“丙”字,嵌入“病”字下面的中国造字规矩,占据全身能量最大份额的西医的大脑,中医的心,才是决定生死健康的关键,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看上去波澜不惊的静坐,可以治疗动用全身能量也无效的疾病了,因为静心是对身体能量最大的节约,这个节约保存下的能量,就是中医说的“阳气”,也是活人和死人的最大差异。

脱胎于生物学模式,着力于治病而不是治人的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也不得不承认:除了感染和外伤,几乎所有的身体疾病都和心理有关,从“身心疾病”到“抑郁共病”,与心相关的病名的更新和增多就是例证。但是,用治心引领治身,甚至替代治身,人们接受起来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大家才会对雾霾分外重视、担心,但对随时发作的恼怒、抑郁却从不计较;所以才会觉得能静心的静坐是在耽误健身……这一点很像文章的稿费计算,如果不看含金量,单纯从字数论,写《静夜思》的李白,肯定挣不过写长篇的网络写手,虽然李白决定了中国文学的走向。

医来二去

从此,过上“熬”的日子

白天办公桌下放个电磁炉熬“红豆薏仁汤”;晚上一边泡脚一边炖燕窝;可以去白云观做道场,但是不敢去体检……我以为只有我认识的个别白领丫头才这么生活,细一打听,不少白领都是这种心态,难不成女白领比一般女性更在乎性命?

没人知道有多少北京妞嫁不出去!根本也没人在意这事。因为在意了也没用,反正也帮不上忙。这嫁不出去的北京女孩,大多数都是白领,愁嫁而不急嫁。她们月薪四五万,“老窝儿”就在北京城,不用为“搭帮过日子”急觅“生活上的合伙人”,工作尽心尽力却不拼命钻营挣蹦,一个个傻白甜,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天大的痛苦喝杯酸奶就忘了,让你觉得没心没肺的。

真的没心没肺吗?

过年,两个闺密外出度假,一个去越南,一个去马来西亚,临行前问了我同一个问题:“需要带燕窝吗?”有个闺密说:“燕窝这东西真管用,吃了两个月,皮肤嫩得能挤出水来。”

我动了心,可惜稿费低,花几千元买燕窝真心舍不得,于是专门咨询了本报《名医周刊》的主编佟彤——人家是正经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天呐!傻呀你!您都40多了,还想挤出水来。再说,天下哪有这么管用的东西,两个月就能挤出水来了!除非燕窝里加了雌激素。你这不是找死的节奏吗——雌激素多了能诱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如果你身体里刚好有这些癌变的祖传基因,得,就算你抄上了,估计我都得找人帮你准备后事了。”

在佟大夫看来,所有不懂基本医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直接枪毙,她在电话那头就像举着一把冲锋枪,几句话就把我“突突”了。

我把“佟话”原封不动地转告给两位闺密,也许我没有学医的专业背景,也许我没有毋庸置疑的权威语气,反正她们以为我在说“童话”,继续每天泡脚熬燕窝。

想千年前的女人,40岁都准备入土了,可现在的女人,还努力让血液循环起来,让皮肤嫩得能挤出水来。说白了,不是想优雅地老去,而是怕孤独地死去。她们坚持瑜伽、日日养生,甚至在办公室里放个电磁炉,偷偷熬红豆薏仁米汤……都不过是时刻准备着,准备着被一个不错的男人瞧上,从此有个家。

但为啥白领更在乎性命,更没有安全感呢?社会发展这么快,对于未来,其实人人自危。白领想“白嫩”,不过是有钱闲得,不,是有闲钱了。就如同古人发了财,捐座庙保佑自己。白领买几千元的燕窝,买上万元的玉坠儿,去白云观做道场,去雍和宫烧头一炷香……反正钱花出去就舒服,仿佛一个头磕在地上,踏实了。

凡是白领工作的地方,可争抢的资源就多,上升的机会和渠道也多,人际关系更复杂,她们永远处在机会的获得与丧失中,始终伴随着患得患失的焦虑,这种焦虑不是因为你是北京人就能躲得开。

但是,有家庭就有歇脚的地方,有个男人听你絮叨,有个孩子给你希望;没有家庭,您就得自己受着,你就得找个物件儿,把它当成他,实实在在地心疼自己一回。燕窝就是爱人,生活就是熬燕窝。

单身的北京女白领们,跟父母的关系也未必好。没有自己的小家,她们满溢出来的妻爱、母爱没地方安放,就会“祸祸”父母的家,这其实是一种分离恐惧症。江湖险恶,白领江湖愈加险恶,父母身体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她们往前走的步伐,她们希望父母身体健康,不至于拖累她们太多。一旦父母出现疾患,死亡的威胁随时出现,而能应对乃至料理这种死亡的只有她们自己,没有兄弟,没有爱人。所以,她们得养生,她们的身体得棒棒的。

我过了40岁了,不奢望皮肤嫩得能挤出水来,我只想安稳地睡个觉,我已经有长达15年的失眠史了,每天10片安眠药加上半瓶红酒,挨到凌晨4点,整个人精神得就像要去采访区长一样。佟大夫说,如果我做手术,必须得跟医生交代清楚这一点,否则,几管麻醉剂下去,我还像盯着区长一样盯着医生,再牛的麻醉师也失去了职业自信。

手机视频里一个穿着中式衣服的中年男人,操着福建口音自信地说,“今天,我向各位观众推荐一个治疗失眠的小妙招,每天取6克野生灵芝,记住了是‘瓶盖’灵芝,早晨泡上水,晚上入睡前一小时,熬10分钟,服下。一个月就能告别失眠。”我兴奋至极,上网到处找 “瓶盖”——原来是平盖,而非“瓶盖”,一个平盖就有半斤重。我找出多年不用的砍柴刀,天天用大砍刀切下6克来,一早泡上,一晚熬上——从此,我也过上了“熬”的日子。

这回,我没有特意咨询佟大夫,估计她还会否定我,但是我需要一个精神的寄托,一个信仰的替代品,一个能把日子“熬”下去的勇气,而她,什么忙都帮不上。(佟彤 记者 崔红)

 

(责编:郗若楠、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