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微信为胸痛救治“插上翅膀”

吴曼莉

2017年01月14日09:17 来源:健康报网

新媒体搭建高效沟通平台

“嘀嘀嘀”,刚从手术室出来的桂林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伍于斌听到微信有消息,匆匆点开置顶的微信群——市人医胸痛中心网络医院,患者心电图映入眼帘。“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马上启动救治流程,立即准备介入手术。”伍于斌用手机发出通知,介入手术室立即做术前准备。

在送往手术室途中,患者突然全身抽搐,心电监护显示心室纤颤,经医护人员轮番实施心肺复苏,两次除颤,患者终于有了呼吸。伍于斌和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伟迅速通过介入手术,为患者打通堵塞的血管,这时距离谢先生突发病情只有18分钟。

“18分钟跑赢死神,是我们取得的最好成绩,这得益于胸痛中心良好的机制和规范化流程。”该院急诊科主任张继亮介绍,自2015年10月启动胸痛中心建设以来,微信群的建立、各科团队间的紧密合作,大大缩短了患者从就诊到取得有效治疗的时间,使急性胸痛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诊断与治疗。

该院副院长刘桂勇介绍,医院胸痛中心由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放射科、心电图室等多科室共同协作建立,通过整合院内外救治系统,制定了“绕行病房、急诊科,直接到介入手术室”等制度和流程,建立微信群。同时,在市卫生计生委及“120”急救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信息联动,让更多急性胸痛患者得到最优最快的救治。

2016年11月,桂林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审核,构建起由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建立起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区域影响和技术辐射不断加大,实现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诊疗、快速诊断转运,提升区域整体诊疗水平。急性心梗患者从医院大门到导管室球囊扩张开通血管时间由84.15分钟缩短至60.06分钟,介入手术死亡率在1%以下,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网络课堂解决路途之困

前不久,一名家住全州县的患者突发胸痛,家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桂林市人民医院接到任务后立刻派出救护团队赶往全州。此时,当地医生第一时间向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微信群发送患者心电图,群内的胸痛专家被@后立即组织远程会诊,确诊该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考虑全州的来回时间超过120分钟,“来不及,必须就地溶栓”,市人民医院的专家立即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微信,心内科专家立即指导当地医生使用药物,为患者成功溶栓。待急救车将患者转入市人民医院后,患者被直接推入介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实施,血管被打通,患者得救了。

像这样的紧急抢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随着桂林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和基层胸痛中心网络医院的建立,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微信群不断壮大,从建立之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147人,他们中既有桂林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放射科、心电图室等各科的专家,也有战斗在最前线的急诊科医护团队,更多的是来自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全州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唐永红就是其中一员。

“抢救患者的过程,也是自己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每一次在微信群上传患者病情资料,市人民医院专家组都会第一时间在群里会诊,给出的诊断和治疗意见有效帮助我们及时救治患者。平时遇到胸痛方面的疑难病例,大家都会在群里展开互动讨论,尤其是一些疑难的心电图诊断,经过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主任梁芳的解答,大家都会得到很大提高。有了三甲医院专家的指导,我们的工作更加省时高效,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在此之前,想要多一些学习机会,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唐永红说。

“通过胸痛中心,放射科对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全州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林惠岚说,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微信群不仅是“救命群”,也成了基层医生优质高效的网络课堂,一个远程继续教育的新平台。

据介绍,2016年8月,该院又出新举措,投入经费引进科学高效、为抢救胸痛患者量身打造的急救系统,为抢救胸痛患者加速助力。(吴曼莉)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