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的冬季 如何让身体内外加湿两不误

2016年12月30日14:42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缓解冬燥 内外加湿两不误

  干燥的冬季,一台弥散着湿润雾气的加湿器,成了很多家庭的必备之物。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以避免诱发各类呼吸道疾病。然而,网上流传着许多加湿器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说法,使得人们在使用加湿器时多了些许顾虑。专家表示,使用加湿器的确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但这与加湿器本身无关,而在于我们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

  加湿器加自来水会加重室内PM2.5?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加湿器喷出的水雾将室内的灰尘包裹,这些污染颗粒物本应该是自由沉降的,当使用超声波加湿器时,喷射出的水雾很容易黏附这些空气中的污染物。如此一来,将大大增加吸入PM2.5的概率。甚至有记者做了相关实验,对比了加湿器使用矿泉水、自来水、蒸馏水后室内的PM2.5值。结果发现,自来水加湿导致的空气中PM2.5数值最高。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关专家表示,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是把水切割为水汽型气溶胶粒子,无论在加湿器中加入哪种水,雾状的气溶胶粒子都会被检测出来。而PM2.5本质上也是一种气溶胶粒子,实验中使用的PM2.5检测仪如果不够专业,有可能干扰实验的检测结果。目前的PM2.5检测仪无法做到完全除湿,避免不了水汽的干扰,加湿器喷出的水雾有可能被误认为是PM2.5。而不同水质检测出的PM2.5数值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自来水中含有钙镁离子和一些杂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可以更明显地提高PM2.5的质量浓度,这些杂质随雾气喷出后确实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专家建议,没必要因为害怕PM2.5而拒绝使用加湿器,同时尽量使用杂质少、更安全的蒸馏水或纯净水。

  常用加湿器引发肺炎?

  随着加湿器的普及,一些和加湿器有关的肺部疾病也集中出现,如加湿器肺炎,尤其容易出现在儿童身上。对此,专家表示,所谓的“加湿器肺炎”主要是由于加湿器喷出的水蒸汽包含细菌导致的,加湿器使用时间久了,水中的杂质就会逐渐积聚附着在过滤器中,如不及时清洗,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进入人体呼吸道,抵抗力弱的人就会染上“加湿器肺炎”。

  要避免“加湿器肺炎”,需要正确使用加湿器。专家表示,首先要防止长时间使用加湿器。灰尘、微生物在干燥环境下通常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休眠。一旦温度、湿度都适宜,它们就会活跃起来,大量生长繁殖。使用加湿器时,空气中水分增多,加上合适的温度,一些霉菌、细菌就会有所萌动。专家建议,最好备上一个湿度计,把室内湿度始终控制在40%-60%之间,从室内环境与健康角度来讲,室内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人体总体感觉比较良好,这也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尤其是呼吸道的健康。同时,这个湿度范围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生以及室内生物性污染物的发生,都是一个较理想的范围。

  此外,保持加湿器的清洁也是防治室内空气被污染的有效手段。加湿器要每天换水,每周清洗一次,用专用的加湿器清洁剂消毒,及时更换过滤器。

  有人喜欢在加湿器中添加杀菌剂、精油等物料,认为这样能加强杀菌防流感的作用。对此,专家表示,这些添加剂一般颗粒比较大,如果长时间使用并吸入体内后,容易加重呼吸系统负担,从而引起不适。另外,添加剂的气化过程会进一步加重白雾的生成,而且杀菌剂有较强的刺激性,会进一步损伤气道黏膜,所以不建议添加香薰、醋等物。

  饮食调理也能解“体渴”

  冬天寒冷干燥,除了外在加湿润燥,这个季节我们的“内火”往往也比较旺盛。通常人们都会选择喝水来滋阴润燥,其实冬季滋阴润燥光靠喝水还解决不了“体渴”的问题,还需要饮食来调理。

  白菜是冬季良蔬。不仅菜质鲜嫩,清爽可口,还能治病疗疾。白菜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中医认为,白菜性味甘平,有消痰止咳、清肺润燥、通利胃肠、解毒醒酒、消食下气、和中利尿等功效。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萝卜是一种很健康的蔬菜,富含丰富的水分,多吃滋阴润肺。萝卜中维生素A、C的含量特别丰富,生吃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气的功效,熟食则能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当代《中华本草》称,红薯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能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阿胶是地道中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它的保健功能人尽皆知,如补血、养血。但阿胶的主要功效之一滋阴润燥并不为人所知。冬天寒气会促发体内产生凉燥,多以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为表现。人体在冬令时节,内外燥邪之气相合,易耗伤体内津液。因此,在这个季节更应及时对内燥进行调补。滋阴润燥可以选择阿胶,阿胶性味甘、平,所以滋补不上火。入肺、肝、肾经,对应滋补相关脏腑。(记者 孔瑶瑶)

(责编:崔钟文、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