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很多胃病,是“熊孩子”胃酸惹的祸

2016年12月27日09:03 来源:扬子晚报

  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住着一位“熊孩子”,它平常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它非常淘气,喜欢“乱串门”,一旦窜到了它不该去的地方,就会不折不扣地成为破坏大王。这个“熊孩子”究竟是谁呢?它的“四处乱窜”容易诱发什么样的疾病呢?我们又该如何与这个“熊孩子”和谐相处呢?就让消化内镜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施瑞华来说说胃酸这个“熊孩子”那些事儿。

  “熊孩子”作用大

  施瑞华主任介绍说,胃酸虽然是个“熊孩子”,但是它的作用还是挺强大的,消化食物就靠它了。胃酸能刺激人体分泌消化相关的酶、荷尔蒙以及神经递质,使得食物的消化能顺利的进行。它可以把整块的食物消化成为食糜,然后到小肠里面吸收营养,如果没有胃酸,这一过程就不能完成了。胃酸是胃必需的一种物质,没有足够的胃酸会影响到消化的各个环节,从而造成消化不良。

  同时,胃酸也有防御的作用,它可以清理一些进入胃里的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防止细菌引起的感染。充足的胃酸能维持正常的肠道菌群,绝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都无法在胃酸的强酸环境中生存,但是当胃酸不够的时候,细菌就可能会在胃或小肠中过度生长,影响消化。

  “熊孩子”乱窜到贲门

  施瑞华主任介绍说,在人的食管和胃的连接处,有一个贲门,如果这个门关不紧,胃酸“窜上来”从贲门返到食管里面,造成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及周围组织的不适,出现烧心反酸的症状,还会表现为反复咳嗽、咽部异物感,甚至会出现口腔溃疡、胸闷、心慌的情况。

  由于食管是个鳞状上皮,它既不耐酸也不耐碱,如果经常性的胃食管反流,食管就发生糜烂,导致反流性的食管炎,再严重一点会形成溃疡,溃疡再严重会形成狭窄或梗阻,若长此以往,食管会发生器质性病变,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食管癌。

  “熊孩子”乱窜到幽门

  “熊孩子”胃酸除了会向上跑,还可能向下到幽门—胃的下端跟小肠接触的地方。这就会导致十二指肠球部发生溃疡,形成一个糜烂面或者溃疡面。

  施瑞华主任介绍,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年轻人,且偏爱瘦长体型的男孩子,如果感觉吃过早饭到午饭前夕,饿的时候就疼,但吃一点东西就能缓解痛感;或是晚上睡着后,到半夜就痛醒了,也是胃酸刺激引起的空腹痛和夜间痛。

  “熊孩子”乱窜到胃壁

  人体正常的胃黏膜表面有一层黏液层保护我们的胃壁,除了这个黏液层,胃黏膜之间的细胞是紧密连接的,一般的胃酸是无法穿透黏膜层的,但是如果有像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激因素,或烟酒刺激等,破坏了黏膜层的细胞结构。胃酸这个“熊孩子”就会有机可趁,跑到黏膜下面导致黏膜的损伤,逐步发生炎症形成糜烂溃疡,在反复的胃酸刺激下还会形成胃穿孔。

  要认真对待“熊孩子”

  施主任提醒,对于已经有胃溃疡、胃穿孔或者手术治疗之后的患者来说,在饮食上面要相当注意:牛奶、咖啡、巧克力等要少吃,因为这些会刺激胃酸分泌,烟酒、浓茶、咖啡、辣椒等辛辣刺激性的东西也要避免,粗纤维的食物像芹菜、韭菜也要适当控制,粽子、元宵一类难消化的粘食会加重胃的负担要少吃,海鲜河鲜等寒性食物也不宜多吃,烈性的酒对胃的损伤也是非常明显的。 刘敏

(责编:聂丛笑、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