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公众环境与健康素养亟待提升

别再“雾霾天里做运动”

本报记者  寇江泽

2016年12月03日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环境与健康素养是指人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然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近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每100个居民中,仅有不足9人具备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次调查对象来自北京、湖北、甘肃3省(市),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选取15—69岁常住居民3128人。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高度关注环境与健康问题,但局限于表面认知,知识储备、理性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居民普遍对环境与健康之间复杂关系的认知不足,如“没有暴露就不会有影响”“不存在零风险”等问题的正确回答率仅27.84%和22.01%。另外,居民普遍了解自我防护及预防的重要性,但自身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进而维护健康的意识不强。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专家们深感忧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主任朱忠军说:“现在很多人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雾霾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出现雾霾天气时,还是会有很多人出门不戴口罩,甚至重度污染天气还进行户外锻炼。”

  环境保护部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建生表示,不深入理解环境污染如何危害健康、危害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减少危害等,很难对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这既不利于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也会增加社会治理成本。

  在公众现有的知识水平下,很多人意识到污染的危害,但对相关知识、常识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因此,谣言往往甚嚣尘上。朱忠军说,日本福岛核事件后中国部分城市发生了抢盐风波,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大家关注到了辐射带来的环境问题,但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发生健康危害,公众了解得还不够,所以很容易轻信谣言,造成心理和社会的不稳定。”

  “环境与健康主题至今没有成为社会科普的重要内容,环保宣传教育往往注重污染防控而不是健康保护。” 王建生说,提高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一方面要推进环境与健康普及传播工作,教育部门、学校将相关知识纳入教育内容,媒体设立相关专栏、频道,社会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普及知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的提升目标和措施。另一方面,要把开展常规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作为“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常规工作,动态监测素养水平,全面系统掌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制定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3日 10 版)

(责编:王亚微、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