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大学生心理观察:出身贫寒我很自卑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刘志雅  ●邓玉琴

2016年11月08日08:03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案例:李林是大一新生,来自西北地区农民家庭,今年如愿考上重点大学后,乡亲们都非常高兴,纷纷为她置办学习用品,她也为此感到幸运和自豪。可来到大学后,她发现城里的同学都身穿名牌衣服、用高端电子产品,而自己还穿着3年前的衣物、拿着父亲用了两年的手机;室友要聚餐,自己又囊中羞涩;就连见识、谈吐也比不上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李林慢慢觉得自己一点优势也没有,低人一等,做什么都没劲,于是情绪越来越低落,甚至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分析与建议:像李林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据调查,我国贫困大学生中有81.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15.5%的人存在严重自卑心理。家庭的贫寒,让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无法接触丰富的物质,父母较低的社会地位也使他们难以受到尊重,加之社会上对贫困孩子的负面评价,大学里的贫困生若无法进行自我调适,就很容易陷入自卑的泥潭。自卑是一种消极评价,它不仅让贫困大学生看不起自己、否定自己,还会导致他们无法积极投入学习、成长,在人际交往上也会变得封闭、敏感并由此感到孤独、痛苦。因此,贫困大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克服自卑心理对自身发展很有必要,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调整:

  改变认知。自卑是一种主观认知,而不是客观事实。贫困生的自卑源自对自己不客观的评价,认为贫穷就代表不优秀,这种想法是消极且错误的。出身贫寒的学生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可以借助亲朋好友和师长、领导的评价,来帮助全面客观地看待自身,而不是一味地用自己的劣势和他人的优势比,更不要以偏概全,用部分缺点来否定自己的全部。 

  拓展视野。贫困生不能只盯着成绩,应该扩展视野,如果没有条件“行万里路”,那也争取“读万卷书”,从书中获得见识。因为眼界的开阔,会慢慢改变自己的思维,且书卷中的智慧还能让人内心更加理性和平静,不会轻易被外界言论、看法影响。 

  参与社交。虽生活经历上有许多不同,但贫困生仍应积极融入大学集体。多与他人交往、参加活动,这样既给自己一个了解别人的机会,也给别人一个了解自己的机会,这对于贫困生保持心理平衡,开阔心脑有重要作用。自卑的贫困生尤其应多接触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善于关心与尊重他人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积极心态,不再将自己禁锢起来。 

  另外,家长和辅导员也应关注贫困学生的动态,加强对他们的引领,增加沟通,了解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使他们逐步转化自卑,积极投身到学习生活中。▲

(责编:许心怡、聂丛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