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地域文化差异巨大 自我中心不懂沟通

大学生心理观察:看到舍友就心烦

福建闽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 廖友国

2016年11月22日08:32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小聪上大学两个月来,心情特别烦闷,因为他和舍友处不好。他每晚11点前就要睡觉,但舍友们经常在深夜还大声敲击键盘、拖动凳子和接打电话,这令他辗转难眠;有一个舍友从不主动打扫卫生,衣服也不常洗,还爱随手用别人的生活用品,让人厌恶;舍友们还喜欢凑热闹,让喜欢安静、独来独往的小聪感到很不自在……现在,小聪一进宿舍就觉得无比压抑,一看到舍友就心烦,感叹“怎么没有遇到中国好舍友”。 

  大学舍友来自全国各地,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存在巨大差异,舍友间常相互觉得对方不体谅自己,甚至刻意针对自己。消费观和行为的不同也常引起冲突。一方勤俭节约的习惯可能被定义为抠门,另一方追求品味格调的生活则被斥为炫富与铺张,最后互看不顺眼。还有,独生子女一代的性格特征也是宿舍矛盾纠纷的重要原因。由于成长中缺乏与手足共同生活、磨合的经历,独生子女更为自我,在言语表达和行事风格方面,只图自我舒适而不顾他人感受,这很容易导致剑拔弩张。当然,以上这些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学习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有三条建议: 

  调整预期。要认识到集体生活与独自居住必然不同,不能苛求别人与自己的生活习惯一致或要求他人迁就,自己需要积极调整去适应新环境。比如,与其总是抱怨他人洗漱时间太长,不如错开时间,早一刻钟起床;其他人在宿舍玩游戏、聊天,那自己就不要将寝室当自习室,选择去图书馆或教室学习。 

  主动沟通。有时舍友可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给他人带来的烦恼,这种情况下,主动地沟通就很有必要。借助合适时机,私下向对方坦诚自己的处境与感受,希望对方能理解并做适当调整。同时,倡议大家在兼顾各人合理要求的基础上,共同商议制定寝室生活准则,如作息时间、卫生值日安排等,通过契约形式达成自觉。 

  将心比心。主动考虑他人的需要与感受,带头遵守寝室契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特别留意不去触碰他人的雷区。比如,不传播舍友的秘密,不在背后议论舍友是非,未经许可不随意翻动使用舍友的物品。同时,多些举手之劳,在舍友有急需时伸出援手,给予受挫失利的舍友安慰鼓励。通过点滴付出以真心换真情,建立起超越生活习惯差异的情谊,大家就能互相包容与迁就,和谐共处。▲

  

(责编:许心怡、聂丛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