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食品行业周报

利乐涉垄断被罚获关注 达能抛售乐百氏股份暴露整合问题

熊剪梅

2016年11月28日14:04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11月14日至11月20日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对利乐集团6家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开出高达将近6.68亿元人民币的罚单。利乐回应称接受处罚,不上诉。业界认为看似高额的罚款实际并不多,对利乐影响较小,但可能会影响利乐未来的运营模式和合作模式,让国内中小包装企业有更多发展机会。

  11月15日,达能中国声明指出,乐百氏品牌、6家乐百氏工厂以及从事乐百氏品牌业务的员工,将整体转移到盈投控股旗下。这是达能出售多美滋之后再次抛售中国品牌。业内人士指出,并购后的乐百氏业绩不佳,达能剥离乐百氏品牌不足为奇,也显示出达能中国战略的调整,即致力于优化业务单元,降低成本。而运营中国本土品牌的多次失利,也暴露达能并购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方面,韩寒投资餐厅“很高兴遇见你”武汉分店因无证经营和食品安全问题被关停引发关注,由于触碰食安底线,网民不满情绪较重,不少网民表示对韩寒“转黑”。武汉市食药监管局则因主动曝光问题,严守食品安全获好评。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利乐涉垄断被罚6.6亿 舆论期盼营造公平有序的乳品包装市场

  历时4年多的漫长调查后,国际食品加工和包装供应巨头利乐的反垄断调查尘埃落定,利乐集团6家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成立,11月16日,国家工商总局对其开出高达将近6.68亿元人民币的罚单。利乐公司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称利乐公司接受国家工商总局的处罚决定,不上诉。

  舆论观点:罚款不重 利乐影响较少

  媒体梳理利乐反垄断调查时指出其“三宗罪”,包括搭售包材行为、限定交易行为、限制竞争的忠诚折扣行为。对于工商局的巨额罚款,《中国经营报》引用乳业专家宋亮观点指出,利乐从中国市场能够获得的营收达150亿,6.68亿元的罚款并不多,按照销售额10%的惩罚力度,这些年全部加起来罚金其实要更高。利乐被罚会对其和下游行业带来什么影响,《法制周末》梳理各方观点指出,处罚对利乐的影响很小,利乐在产品技术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依然具备相当的竞争力,但其日后的运营模式、整个与下游企业合作的模式会尽量规避法律风险,可能会让出一些在中小企业中的市场份额。

  利乐在回应声明中表示接受惩罚不上诉,但很遗憾。新华网评论认为,回应见不到一句真诚的道歉和忏悔,而是变着戏法或极尽华美之词表扬自己,声明透露出跨国企业自己干错了事却不肯认错的狡辩和傲慢。工商总局还有必要对利乐在2013年以后的经营行为继续进行调查。部分网民认为,利乐“逼死”了众多的本土包装企业,惩罚不应以罚款了之,必须要规范其今后的经营行为。

  舆情点评:建立公平有序的乳品包装竞争市场

  利乐的反垄断调查以罚款终结,看似高额的罚款6.6亿实际是其营收的零头,影响甚微的罚款引发舆论不满,舆论普遍认为利乐态度缺乏诚恳。一方面,20多年前,利乐就因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欧盟处罚,在中国市场利乐却依然我行我素,没有汲取当年教训;另一方面,利乐的垄断导致中国本土包装企业多年来难以发展,但在回应声明中却并未道歉,认为自己“一贯重视合规经营”,表示“不上诉和遗憾”,言词间充满傲慢。业界期盼工商局对利乐的惩罚,能够起到警示作用,从而营造公平有序的乳品包装市场环境。对于国内中小包装企业而言,还需抓住机会,积极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努力抢占市场,推动乳品包装业的健康发展。

  2.达能抛售乐百氏股份 多项并购失败暴露整合问题

  近日,达能中国方面表示,公司与盈投控股达成协议,乐百氏品牌、6家位于广州、北京、天津、成都、重庆和中山的乐百氏工厂,以及从事乐百氏品牌业务的员工,将整体转移到盈投控股旗下。对于转移原因,达能官方解释是为适应本地市场的快速变化。这也是达能继多美滋之后向外剥离的又一个品牌,而乐百氏又再次回归为本土品牌。

  舆论观点:达能中国转变在华战略 乐百氏重归民企迎转机

  媒体普遍认为乐百氏经营每况日下是被抛售主因。《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认为,达能出售乐百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后者后续的经营情况不佳,且中国饮料市场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期。另有分析指出,达能中国接受乐百氏后,新旧团队磨合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增长乏力并出现亏损,进而影响到集团对乐百氏的关注度和投入,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乐百氏业务不断被剥离。抛售行为也显示出达能试图转换开拓中国市场的思路。《北京商报》认为,达能剥离乐百氏和多美滋事是在华战略转变的缩影,达能将从此前的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转型。乐百氏重回本土品牌,今后走向也是业内关注重点。此次乐百氏的接盘方盈投控股颇为神秘,其公开资料极少。《新京报》分析认为,对于一直以来被达能压制、边缘化的乐百氏来说,剥离反而可能更有发展机会,盈投控股旗下产品与乐百氏进行资源嫁接和渠道整合,将对乐百氏品牌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舆论点评:整合风险处理成为企业并购成败关键

  部分跨国企业在中运营本土品牌出现水土不服现象,经营管理和文化融合问题较为突出。达能在中国市场收购案多以失败告终,而新京报记者还梳理发现,包括乐百氏、水井坊、北冰洋、文君酒在内的多家本土食品企业均在与外资“联姻”后反而出现品牌衰败。并购失败问题暴露出跨国企业在运营中国本土品牌存在的问题,不少并购案中,经营管理、企业文化融合方面都出现问题。企业并购后,对财产资源、品牌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整合成为关键风险点,跨国企业在接管本土品牌时,以上风险尤为突出,如何减少此类风险也成为跨国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

  3.韩寒餐厅鼠患严重被关停 食品安全底线不可触碰

  近日,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停韩寒位于中南路朗汇68广场的“很高兴遇见你”餐厅。据悉,餐厅除了无证经营外,还被查到鼠患严重,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问题。这是11月份以来,“很高兴遇见你”餐厅的第二起负面事件,此前有媒体爆料称“很高兴遇见你”杭州店遭到多位供应商讨债。明星餐厅食品安全、经营管理等问题由此引发关注。

  舆论观点:明星餐厅应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做好榜样

  韩寒的明星身份提升了事件关注度。“很高兴遇见你”的系列风波使得餐厅形象和声誉遭受重创,韩寒个人名声也受影响,被批“只顾赚钱却失了底线”。媒体开始延展关注明星开餐厅的“捞金”行为,指出“明星既要赚这桶金,就该对慕名而来的顾客负责”。媒体评论则指出,明星餐厅没有豁免权,更应该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做好榜样。《中国青年报》认为,不能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公众特别是粉丝就生出“比烂思维”,对名人餐馆降低要求。公众人物名誉是有限的,如果过度开发,而不从餐馆本身管理、服务质量上进行根本改善,必然经不起舆论持续的批判。另有媒体对监管问题提出了质疑。南方网指出,每每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都或多或少显露出监管执法乏力甚或懒作为、不作为的问题,韩寒餐厅武汉店无疑又是一个值得解剖的标本,相关职能部门难道不该检讨、反省和有所改进吗?还有多少类似的“韩寒餐厅”处于被监管执法“遗忘”状态?说到底,最该追问的是监管去哪儿了,对问题的发现和查处何以总是姗姗来迟?

  韩寒餐厅无证经营和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网民的激烈讨论,“没底线”“无原则”等批评之声不绝于耳,部分网民则不满韩寒对此不作回应的做法。但也有网友认为不能完全归咎于韩寒,指出他只是股东之一,旗下连锁店不可能都亲力亲为。此外,武汉市食药监局主动曝光明星餐厅的行为获得一片赞誉。

  舆情点评:食品安全底线不可跨越 监管漏洞仍需反思

  明星效应需善用,食品安全底线不可跨越。“很高兴遇见你”被关停之所以引发公众如此大的关注,与其背后的明星光环密切相关。韩寒作为餐厅股东之一,对于打响“很高兴遇见你”的品牌知名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很高兴遇见你”接连遭遇风波,餐厅声誉也直线下滑。明星餐厅关张和萧条不足为奇,郭德纲的“郭家菜”、聂远的“黔菜研究馆”等均以停业告终,但这些都属于经营管理不善问题,对于明星而言,充其量只是投资失败。“很高兴遇见你”武汉店却不仅是管理不善问题,无证经营和卫生问题已经触碰食品安全底线,这是引发民众不满情绪的根源,同时也反噬着明星的个人声誉。

  监管部门主动曝光获赞誉,但仍需反思监管漏洞。“很高兴遇见你”武汉店无证经营和食品安全问题是由武汉市食药监管局联合媒体通过厨房直击节目主动曝光,武汉市食药监局的表态“不管是明星开的店,还是老百姓开的店,不管是高档的餐厅还是路边的小店,只要和食品安全有关,都会一视同仁,按照规定,奖惩分明”获得一致赞誉。但也有观点认为,知名餐厅在营业了一年多才被查出无证经营,而此前“很高兴遇见你”宁波店就曾出现过无证经营问题,这说明监管依然存在漏洞。主动曝光虽然值得肯定,但舆论更为期待的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前置,监管部门能够预防和尽早发现问题。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