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我国处方药市场大“变脸”

2016年10月26日08:32 来源:中国医药报

当前,医药企业面临多重政策变化,药品营销压力空前,占据药品销售70%以上份额的处方药市场现状如何?化药、中成药表现怎样?未来企业战略将落足哪里?从IMS近日发布的中国处方药市场报告中能窥一斑。

据QuintilesIMS(前艾美仕)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处方药市场规模超过9900亿元,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85%,销售同比增长约6%,增速仅为上一年的一半左右。

医院作为处方药销售的主渠道,占据77%的市场份额,第三终端销售增速最快,零售药店份额最小,增速略有减慢。(见图1)

按照治疗类别分析,中成药是处方药中最大的类别,其次为全身性抗感染用药。但是从增长态势来看,受到不断增长的慢病治疗需求驱动,消化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增速较快。而限抗政策的持续推进使全身性抗感染药维持较低增速(见图2)。

2015年医院处方药市场规模达7630亿元,其中百床以上医院占93%,而小型医院的销售比重在下降。医院处方药中,中成药以及抗感染、慢性病和抗肿瘤药是最大的类别,而增速最高的品类是感觉器官用药和呼吸系统用药。在医保控费、降低药占比、合理用药等政策的持续影响下,医院的门诊费用和药品费用增长持续减慢。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15年医院门诊药品费用同比增长10%,比上一年减少4个百分点。在此影响下,中成药在重症、临床使用量上被削减。化药在处方药市场的比例逐渐上升,尤其是在低等级城市表现突出(见图3)。与此同时,零售药店和第三终端对中成药处方药的贡献明显上升(见图4)。

随着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和分级诊疗的推进,社区卫生中心成为处方药增速最快的区域,其中60%的份额及增长都来自中成药和心血管用药,各大主要药品品类的增速均高于医院渠道。按厂家类型来看,本土产品贡献了社区卫生中心约7成的份额,并且仍在上升。本土产品在多数品类中均占主导地位,而跨国药企产品销售贡献最高的品类是血液和造血器官类(70%)产品,其次为感觉器官类(60%)产品。

在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的推动下,慢病治疗药物的销售更多地转向社区卫生中心,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用药。这些处方主要被国内品牌药获得,但国内和跨国药企品牌药在不同治疗领域的地位也有差异。

在一线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的高血压用药中仅有3成是跨国药企产品,而在医院却有7成是跨国药企产品。但糖尿病用药则仍然被跨国药企产品主导,无论在社区还是医院,跨国药企药品的比重均超过一半以上。

尽管零售药店承接了部分医院转移而来的药品销售,却也始终面临处方来源和品种的限制,2015年销售增长有所减慢。社区卫生中心具备零差率带来的价格优势,也与零售药店形成了直接竞争。2015年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额1020亿元,同比增长6.7%。零售的处方药中,中成药、抗感染和心血管系统用药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尽管中成药是增长贡献最大的品类,但化药的销售比重却在不断升高,尤其是在1~3线城市中最为明显。处方外流对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医生处方行为的变化也会间接影响药店中成药处方药的销售。(QuintilesIMS提供)

(责编:盛月、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