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医药行业周报(10.10-10.16)

五部门发文促进医药行业创新 加速医药创新迫在眉睫

王冕

2016年11月10日14:11 来源:人民网

  10月10日至10月16日期间,医药行业创新研发方面的话题热度极高,国家进一步加大鼓励创新药研发力度,医药行业洗牌在即

  10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新版调入药品或在2017年上半年落定。医保目录修改引发社会关注,舆论呼吁加速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

  10月12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消费警示,提示谨慎使用含阿司匹林的中成药,长久服用阿司匹林容易造成凝血方面问题。消费警示引发民众关注中成药掺杂西药、中成药不良反应等问题。

  【医药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五部门发文促进医药行业创新 加速医药创新迫在眉睫

  10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共同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持续加强药物和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建设和产品研发,落实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的特殊审评审批制度,加快临床急需新药的审评审批。

  舆论观点:医药研发落后创新药上市难

  中国医药行业创新力度不足的现状引发医药行业分析人士的重点关注。《每日经济新闻》的文章在采访医药行业人员时指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常年被西门子等国外企业所垄断,由于相关科研技术相对落后,公立医院采购的器械主要是国外生产,对国内的医疗器械存在准确率相对低、售后服务差的顾虑。此外,由于中国没有强仿机制,仿制药研发相对滞后,导致中国医院的治疗性药品中,专利药、原研药、首仿药都是以国外的药品为主。除了中国创新研发技术落后,审批缓慢也是制约中国医药创新的重要原因。媒体指出,审批进度慢、效率低,使得许多新药被堵在审批路上。而招标周期长、医保目录更新慢等因素进一步加剧新药上市困难的现状。

  舆情点评:加速医药创新迫在眉睫

  从药品临床试验数据造假整治、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到五部门联合发文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医药创新。葛兰素史克的宫颈癌疫苗历经十年才得以在中国大陆上市等事件促使人们关注创新药上市审批缓慢的现状,也折射出人们对质量高、疗效好的药物、医疗器械的迫切需求,呼吁加速创新药上市的声音日益强烈。除此以外,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医保政策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创新药物在中国的可及性。从监管部门发布的政策看,除了进一步提升药品质量,持续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制药企业生产药品之外,鼓励创新药研发和生产将成为政策长期支持的方向,这将加速医药企业的优胜劣汰。

  2.食药监局发布慎用阿司匹林中成药消费警示 “中西混合”引争议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10月12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谨慎使用含阿司匹林的中成药,有关专家指出,长期服用含阿司匹林的中成药有可能会造成凝血方面的问题,因此不应长期服用。

  舆论观点:媒体表述有误 中成药混西药争议大

  继吗丁啉被要求修改药品说明书中关于“不良反应”的表述之后,阿司匹林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因食药监总局的消费警示也登上舆论风口浪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之后,更是促使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成为舆论热议话题。相关评论中,争议最大的是阿司匹林的使用量问题。网民在评论中指出,相关药品的用量应该由医生掌握,病患不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使用此类药物。此外,还有网民指出央视发布的微博标题使用“谨慎使用含阿司匹林的中成药 长期服用或致凝血”这一表述不准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是导致凝血,而是凝血方面问题。网民对此表示“阿司匹林不是抗凝血的么?怎么看不懂了?”。还有一些网民对中成药中加入西药提出质疑,指出不少病患有久吃中成药的习惯,如果中成药中混入副作用较大的西药,将给病患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舆情点评:中成药混西药用药安全问题再引关注

  针对国家食药监总局对阿司匹林中成药的消费警示,中成药的疗效、安全性再次遭到质疑。结合与中成药相关的热点事件可以看出,中成药面临的舆论争议主要有二。第一,中成药混杂西药,疗效辨别不清。此前,同安药业生产的维C银翘片中检出含有西药被香港卫生署通报,引发社会关注中成药中混杂西药的现象。中成药为增强药效而混西药的做法被质疑“中西混杂,搞不清到底是哪种药真正有用”。第二,中成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大。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看,媒体关注到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占比较高,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中成药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频繁遭到质疑,对中成药的舆论印象产生负面影响。中成药的信任度下降,一是不利于中成药相关生产企业的发展,二是影响人们的用药观念。对于媒体社会责任而言,为了更多品种的药品能够更好地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服务,媒体准确传播信息,避免受众产生恐慌心理,培养合理用药观念极为重要。

  3.医保目录调整时隔7年再启动牵动社会各界敏感神经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新版调入药品或在2017年上半年落定。

  舆论观点:期盼加速创新药物进医保目录

  医药行业的格局将因此发生重要改变。中国证券网的文章指出此次目录调整,新增或被踢出的药品将直接影响相关药企的销售情况,未来市场格局的变化将在一年之后表现出来。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也将越来越向创新药倾斜。《每日经济新闻》的文章引用国联证券10月11日的分析报告称,此次调整将重点考虑新药等品类,创新药和急需药受益明显,这与国家近期鼓励创新药和重视临床疗效的着眼点一致,这将是医药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国家对创新药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响应了业界的呼吁和号召。药企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耗时过长,药物销量甚至新产品研发受到很大限制,推动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既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也可以加速产业化,持续鼓励创新。还有不少媒体分析认为,虽然政策有可能向创新药、重大疾病特效药等药物倾斜,但医保目录的调整仍然会考虑地方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广州日报》的文章分析指出,本次医保目录的调整会更加重视药品在临床应用上的收益与经济上支出的最佳方案。

  舆情点评:医保目录调整牵动舆论敏感神经

  由于医保是药品销售量的重要保障之一,新增或踢出部分药品将对医药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医保目录调整牵动着舆论敏感神经。医保目录的调整需要综合考量药品价格、地方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等问题,极易引发舆论争议。许多重大疾病的特效药因价格高昂而不被列入医保目录中,致使诸多家庭因重病返贫。因此,医保目录调整不仅对医药产业格局产生影响,也与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提升紧密相连。这意味着相关部门不仅需要考虑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还需要与药企谈判降低药价,通过药品价格谈判等医改配套政策的落实与完善,确保群众整体医疗水平得以提升,健康生活有所保障。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