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2016专题策划>>2016中国药物创新及产业化院士论坛

12名院士齐聚杭州,为了啥事?

2016年10月18日11:10 |
小字号

10月15日,2016中国药物创新及产业化院士论坛在杭州举办,包括12位院士在内的全国医药界300多位专家齐聚。这样的强大阵容,引发业内瞩目。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更是自称是科学家的粉丝。

当日下午的专题战略咨询会议,与会者围绕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药物发展的议题,提出要完善药品审评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规范现行药品招标制度、完善医保目录管理机制,以期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药物发展,堪称中国新药创制“杭州宣言”。

此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药促会、浙江省科协、杭州市科协、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主办,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余杭区科协承办。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

我是追星族,也愿意当粉丝,从追星粉丝的角度,我的热情不比年轻人小。但是,我追的星是科学家,因为他们是推动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中国药物创新和产业化是我的一个梦想。每当看到大量的外国药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我心里总在想:为什么中国的药品不能像外国药品进入我们市场一样进入到他们的国家。我们的药物在国际市场上占什么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国家强大的一个标准。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

我国药物创新政策从2000年开始到2015年经过四个阶段:从创新政策的萌芽期,到创新政策的探索期,然后到基本形成期,再到现在政策环境的发展完善期。“十三五”期间要在创新品种和关键技术突破,就要加快转化医学研发,向新产品的转化,构成了中国新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的基础。从“十二五”到现在,我们有24个自主研发的新药,在中国批准上市。这几乎相当于此前50年我们国家批准新药总数的5倍。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田红旗: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疾病谱的改变,百姓对健康和卫生的需求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药物在疾病诊疗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促进自主创新药物的发展,是利国利民的举措,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

10多年前,一批海归博士创立贝达药业,虽然艰辛,但是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专家支持下,我们共同努力下,创业有成。我们成功研发了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药,打破了外国的垄断。去年,我们这个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中国医药创新一个标志性成果。我们的医药创新任务很重,还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健康的需求。贝达药业将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我们医疗的便捷化、多样化、高效的能力,而且降低了费用,这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从历史治疗经验来看,还可以跟相关技术融合,尤其是当前基于大数据的基因诊断、人工智能,我认为要不断地去实现质量的标准化,通过人工智能能够改变我们医疗健康的模式,也能够培育一批相关的设备和企业。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

当前中国还存在着相当多的治疗领域药物依赖进口问题,所以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如何用自主的知识产权创新药和高品质的仿品药在临床中对原药的替代。第一,要进一步完善药品的审批机制;第二,要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在鼓励创新和促进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第三,要完善和鼓励创新的税收支持政策;第四,要完善医保目录的管理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

国内的药品,包括我们的肿瘤药、仿制药,很多是粗加工的。农业,我们在考虑怎么深加工,抗肿瘤药物能不能也深加工一下?如果能够做得好,能够给国家节约更多的资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

审批是一个关键问题,而且不同的国家,它的审批都有一个标准,但都是鼓励创新的。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工作,但还面临瓶颈,包括保证质量前提下提高速度。创新建议方面,还得考虑到我们国情和可行性,各方面都要考虑到。

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化妆品注册司副司长李茂忠: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这次修改,大家比较统一的共识就是要引进新的模式,就是研发过程中有符合科学规律的变化。符合研发规定的,我们接受。研究过程中,你可以有叠加的,二期没有做完,不影响上三期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叠加让你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建峰:

把我们创新药投资大,要考虑如何收益。药品一旦研发出来,怎么延长知识产权的保护期,美国这在方面战略上有很大的优势。我们要考虑这个,在制订药物比如说类型的时候,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药的时候,怎么规范?要有更加开放的开放度和机制,通过顶层设计,能够快速促进形成产业化,缩短周期。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首席科学家果德安:

我是研究中医药的,主要说三点:一是组织体制的问题。青蒿素能够成功也和体制有关。现有的体制需要完善,但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首席科学家制。体制上能不能在中医药创新上发挥作用?第二点,中医药和传统药物能不能分开,因为欧盟药监局有经验,传统药物就很简单的简化。第三点,希望能够在国家层面好好研究一下中药的注册制改革办法,管理创新。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

在政策支持方面,自主创新药物需要国家支持,这是毫无疑义的,而且支持的力度还要增加。但是在支持的过程当中,要怎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要政府投钱的问题,还要发挥市场的机制作用。(来源:经济网)

(责编:许晓华、赵敬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