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老年人遇到急病别不着急

2016年09月27日09:30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老年人遇到急病别不着急

150分钟不停歇

挽救60岁肺栓塞患者生命

8月5日的清晨,一辆120救护车呼啸着驶入航天中心医院。随车被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是一位60岁的女患者,她“猝死”了:送到医院时,这位患者的呼吸、心跳已经停止。120的医生是一路给她做着心肺复苏将她送到了医院。120医生这样介绍她的病情:“呼吸困难1小时,心脏停搏6分钟。”

对于急诊医生来说,“猝死”就是最高指令。已经值了一夜班的急诊科医生又迅速投入到抢救中,几名医生轮流给她做胸外按压,与此同时,有人帮她连接心电监护,有人准备给她除颤,有人在做气管插管、管理呼吸机,帮助患者辅助呼吸,还有人帮她建立静脉通路给药,也有人在采集血样准备送检化验,紧急预约床边辅助检查……急诊科20多人的团队开始了与“死神”的战斗。陪同患者前来就诊的是她的女儿。“猝死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患者的女儿说母亲平时身体特别好,什么病都没有,还经常参加锻炼。当天早上,母亲起床后出现了胸闷、憋气的情况,想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没想到症状越来越重。于是,她赶紧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上车时还有心跳。但是在快到医院的时候,母亲的心跳突然停止!一路上,120的医生都在进行心肺复苏。

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猝死?航天中心医院的急诊科主任王旭东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凶手”很有可能是肺栓塞!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是肺动脉造影和肺血管CT造影,但患者还需要持续的心肺复苏才能维持体征,根本不能做检查。这时,王旭东决定在心肺复苏术的情况下为患者溶栓。就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急诊科的主任医师李东君给患者的女儿至少下达了5次病危通知。患者的女儿还是个孕妇,她说自己已经失去了父亲,不想再失去母亲,恳请医生救救自己的母亲。在团队的努力下,150分钟后,患者出现了规律的自主心律,这说明她的心脏又开始工作了!

心脏停跳150分钟后,一般来说,即使成功抢救过来,患者由于大脑供血的减少,也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幸运的是,这名患者在抢救后的第三天醒过来了,医生让她点点头,她竟然真的能够点点头。此后,急诊科一路保驾护航,9月中旬,患者康复出院。上周,她又给急诊科的医生发来了微信,照片中,她正在打乒乓球。

平时身体好的人,是不是就等于没有健康风险?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旭东说,其实,很多急症都非常凶险。肺栓塞就是常见的一种急症。肺栓塞是因为肺动脉被血栓堵住造成的,比较小的栓子对人影响不大;但比较大的血栓就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其中,久坐不动者最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位患者后来回忆,生病前一周,她曾经坐大巴车出去旅游。当时她在车上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中间很少活动,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下肢静脉形成血栓。此外,下肢外伤、打石膏者、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等都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栓子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因此,老年人以及中青年人,遇到胸痛的情况,一定不要认为“忍一忍”就能过去——如果你不重视“急病”给你发出的信号,就有可能导致死亡。

都是心梗有没有急救知识结果大不同

70多岁的王先生也曾经遭遇过心梗。幸运的是,他的老伴懂些急救知识,帮他“捡”回了一条命。王旭东还记得这位患者,“有一天,老王家里来了客人,他坐在沙发上和朋友聊天。”两个人谈笑风生,突然间,老王就窝在沙发里不动了。老王的老伴曾经接受过急救培训。她一眼看出了老王情形不对,连忙和客人一起将老王放平,让他平躺在硬地板上。她呼唤着老伴,没反应;摸颈动脉,没有搏动。“心梗的可能性很大。”老伴让客人帮忙打电话叫急救车,同时和家人轮流给老王做心肺复苏,等待着急救人员的到来。很快,老王被送到了航天中心医院的急诊科,随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不到50分钟医生已经给他的心血管里安好了支架。三天后,老王醒过来,后来恢复得非常好。

另外一个心梗患者则没有这么幸运。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的李东君医生说,有一位男士和朋友吵架了。吵架后,他面色苍白、浑身出冷汗。他让对方帮他叫辆救护车送他去医院,但对方以为他在装病,就一直没有帮他打急救电话。等到这位患者晕倒在地上,对方才察觉到“他不是装的”,开着车慌慌张张将患者送到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但由于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再加上送医院的过程中,没有专业急救人员帮忙进行急救,等到患者到达医院时,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医生虽然全力抢救,但仍然无力回天。

王旭东说,目前很多医院都建有心梗的绿色通道。但对于患者来说,抢救的黄金时间不是在医院,而是在患者的发病现场。如果患者在家里发生心梗,家人懂一点心肺复苏知识,在急救医生到来前施救,就能给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年龄是心梗发生的高危因素,寒冷也是心梗发生的高危因素。李东君说,现在老年人都喜欢外出锻炼身体,但要注意不要太早出门。他曾经接诊过一位老年心梗患者,这位老人就是喜欢在每天早上4点出去锻炼。“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寒冷对心血管就是一种不良刺激。”有一天,这位老人锻炼后回家倒在了小区里。早上小区里人少,只有另外一位老人注意到他晕倒了,忙着打听他的住址。打听一圈没问到地址后,才想起来打急救电话。“这么一折腾,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因此,老年人有了急病,不仅自己要着急,身边的人看到了,也要有个“急”的概念。

一样的脑梗不一样的结局

肺栓塞、心梗发病很急,脑梗同样发病很急。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培福经常说,“时间就是大脑”。脑血管闭塞的时间越长,脑细胞死亡就越多,尤其是“基底动脉”,一旦闭塞,死亡率接近100%——基底动脉是负责给脑干、间脑和小脑供血的,而脑干里有主管呼吸、心跳等功能的重要生命中枢,又是大脑联络全身各部位的主要交通枢纽,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今年春节前,有一位患者曾经多次出现过很轻微的神经科疾病典型症状,比如头晕、看东西重影等。刚开始这些表现都是一过性的。突然有一天,这位患者发现自己的症状不是一笑而过,不但持续不见好转,而且还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又晕又吐,并且伴有一侧肢体无力。他急忙来到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基底动脉出现了闭塞。由于就诊及时,王培福带领介入团队迅速给他进行了基底动脉介入开通手术,患者很快恢复了正常,现在和以前一样生活。

同样是基底动脉闭塞,另外一位70多岁的老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王培福说,这位老患者今年2月份的时候就曾经出现了头晕、说话不利索、看东西模糊等一些症状,但他自己不重视。今年7月,老患者再次出现这些症状,到医院就诊住院后,医生建议他采取进一步的治疗,但患者自己感觉症状有所改善,认为这病“不着急”,抱着侥幸的心理就又出院回家了。又过了1个月,他再次来到医院就诊时,已经走不了路、喝不了水、吃不了饭,病情十分危重,很快就病逝了。

王培福说,脑血管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很多老年人对一些症状不太在乎,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急”病如果能及时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致残率,避免严重的瘫痪,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出现脑梗、脑出血先兆的老年人,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贻误最好的治疗时机,产生严重后果。(记者 贾晓宏)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