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患者少花钱还能尽快见疗效
每逢出诊日,曹然的办公室就人满为患,其中不少患者是慕名而来。
从去年年初开始,每次出诊,都有七八十人挂曹然的号,最多时有百余人。后来,为了保证问诊质量,曹然每次限号50人。如果碰上远道而来复诊的患者,他会酌情加号。
28岁的曹然,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针灸科的主治医生。在患者眼里,这位戴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医生,“医术好又不乱开药”。
曹然从事中医,是受家庭影响。曹然的外祖父虽不是职业中医,但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又精通针灸。曹然的母亲也学着用针灸调理家人身体。6岁时,他就开始接触针灸,学习针刺技法和口诀。
曹然15岁那年,有一次肚子疼,他在手部虎口位置的合谷穴扎了一针,症状就减轻了。高考报志愿时,曹然选择了长春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专业。大学期间,曹然发现很多中医专业的学生,存在中医经典基础不足和临床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想起古人的训导经学致用,医学生毕业了还缺乏临床能力,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曹然说,尤其是针灸专业,学生们平时手法练习太少了。
大二时,他加入了“中苑学术论坛社”学生社团,号召社员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做义诊,给同学针灸、艾灸和推拿。得到学校针推学院的老师支持后,每天下午6点,在学校的一间实训室,曹然和社员为校内学生免费看病。
2008年夏秋交替,校内不少学生出现腹泻,曹然和同学一起尝试给他们做艾灸和针灸来治疗,效果不错。当时曹然就有了不少学生“粉丝”,也让他的师弟师妹看到中医其实很受年轻人欢迎。“当时,很多中医专业的学生对这一行业没有信心”,曹然说。
每个周末,曹然还会去周边社区做义诊,从大一坚持到毕业。在他看来,学中医不能只钻研书本,还得多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诊治才能更全面和准确。校内外义诊和自学中医经典,并没有满足曹然的求知欲。寒暑假时,他就在长春的大街上逛,看到中医诊所就进去,想了解民间的中医处方和诊疗模式,“但没人愿意教我”。
幸运的是,同学的祖父是山东有名的老中医,大二暑假,曹然到山东莒县向老中医李希民拜师学艺,跟着师傅采药、晒药和抓药。让曹然兴奋的是,他看到了许多民间中医保留的传统诊疗方式。
2011年,研究生毕业的曹然成为一名职业中医。刚工作时,每天最多也就10多人找他看病。“越是这样,我越是用心给对方看病,让患者少花钱还能尽快见疗效。”靠着不断精进的医术和为人,找曹然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虽然是针灸科医生,但曹然习惯用整体中医思维来给患者诊治。“现在中医治疗都分科,这不利于整体中医思维的形成,更不能全面和准确地获得患者诊疗信息,影响治疗效果。”
“外界普遍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其实它是一门自然科学。”曹然说,时下有名的老中医,年轻时医术就已经为人称道了,而不是靠年头,等着长出一头白发。
长春中医药大学大五学生孙子茹是慕名来跟曹然实习的,“在这儿能看到医患关系可以很和谐”。孙子茹注意到,曹然给病人一次只开数天的药,等患者复诊时根据恢复情况再及时调整用药。
医院官网的专家栏里这样介绍曹然:主要研究古经方的发掘与临证,主张对人体进行系统调理,而非局限的见病治病,擅长运用古经方结合针灸,治疗各类疑难杂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