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

驻村扶贫不止于给钱给物

胡印斌
2016年08月17日14:3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驻村扶贫不止于给钱给物

  很多单位及官员往往认为给点钱就算是扶贫,并没有真正思考农村贫困的深层原因。这样,一旦输血停止,必然返贫。

  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指出,不称职者一律召回且不得评优、不得提拔。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中国青年报》8月16日)

  村里好不容易来了几个“上面的人”,本想着长期以来被冷落的村子会热闹起来。然而,村民很快发现从“上面”来的人不过是转转、看看、谈谈,更多的就没有了。不要说发展项目、鼓起心劲儿、铲除穷根儿,甚至连打扫卫生、整修街道也不去做。

  这回云南省动了“真格”。绝不允许驻村扶贫队员“滥竽充数”,绝不允许“挂名式”帮扶,绝不允许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在急难险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中“后退”。

  有网友认为,如此措施未免太过严厉——普通公务员既无关系又乏资源,很难给帮扶的村庄带来什么切实帮助。如此说法可能有一些道理,但不是帮扶官员不作为的充足理由。政府当然有评价官员的权力,这也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官员接受派遣去扶贫,当然应该尽心尽力,而不是敷衍塞责。

  扶贫固然要有资源投入,但不止于给钱给物,也包括立足长远,与村民一起找到发展的道路。指望一蹴而就,本来就是中国农村发展迟缓的原因。很多单位及官员往往认为给点钱就算是扶贫,并没有真正思考农村贫困的深层原因。这样,一旦输血停止,必然返贫。

  农村的贫困原因很多,有本身资源禀赋差的问题,也有长期以来公共投入缺乏的因素,而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农村缺乏政策性关怀。近几十年来,随着发展重心向城市转移,农村越来越边缘化,已经成为被公共权力遗忘的角落。即便有所谓扶贫行动,往往也蜻蜓点水,很难真正润泽农村。

  此番云南省严厉杜绝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可谓找到了破解扶贫的症结。官员不真的沉到农村去,不可能对农村和农民有帮助。农村困于不见政府关怀久矣,但愿经过政府强力的推动,可以激发出官员贴近土地的热情,并在长期的交流互动中为农村找到好出路。

(责编:陈烨菲、许晓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