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

农村贫困人口中超四成因病致贫返贫 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张钦 高皓亮 王建
2016年08月17日14:36 | 来源:半月谈
小字号
原标题:农村贫困人口中超四成因病致贫返贫 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42%是因病致贫返贫,有的地方甚至高达50%。可以说,在全面脱贫的道路上,“因病致贫”带来的考验十分巨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对此都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那么,主要办法有哪些?各地还面临什么难题?

“一旦生病就扛不住”

黑龙江省兰西县远大镇民主村,张富民家两间土房摇摇欲坠。桌子上、抽屉里最多的东西就是药瓶子和药片。前些年日子过得还可以,后来张富民和妻子都患上了布病。为了看病,他们花光了全部积蓄,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现在仅药费每年就得4万多元。

张富民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读初中。“要不是为了孩子,我们两口真不想再受这个煎熬。”50岁的张富民说着抹起了眼泪,“没有钱买好点的药,只能靠廉价的药维持,看上去和常人没什么两样,但浑身没力,不及时吃药就可能晕倒,干不了活”。

在一些地方,像张富民一样“因病致贫”的还有不少。

家住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水塘乡马圈岩村的陆正方以前是村里的支书,家境还算不错。他和老伴安光美一年的收益和领取的补贴,加在一起有5300多元。

“我们老两口的收入刚刚够生活,不敢生病,一旦生病吃饭都成问题。”陆正方说,之前儿子陆光全得了阑尾炎、肾结石等疾病,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

江西省吉安市扶贫办主任巴庚明说,这些因病致贫户中,有不少本来家境尚可,但一人得病、拖垮全家。疾病是他们脱贫的阻碍,只有重获健康,这些人才能摆脱贫困。

“健康扶贫”在行动

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力度。

7月,在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今年我国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同时,国家对贫困地区医卫建设投入不断倾斜,中央专项投资794亿元支持贫困地区11万个卫生计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对口帮扶覆盖832个贫困县。另外,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这三项最基本的保障也在逐渐加大力度。

在各地,健康扶贫的探索也很多。甘肃、贵州等地扩大重大疾病报销病种,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补助起付线降低。贵州重大疾病患者、特困供养人员、80岁以上老人等重点人群的报销比例达到100%。

还有的地方精准排查致贫病因,努力通过预防措施减少“因病致贫”发生率。如四川省推动健康扶贫“关口前移”,省市财政每年出钱,每两年为大家全面体检一次,尽量减少大病患者。

任务仍很艰巨

尽管各级政府的投入逐渐加大,但一些基本矛盾和体制不顺仍然制约着“健康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贫困地区群众最普遍的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与看病远叠加。最理想的状态是“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再转诊”,虽然各地通过分级诊疗和新农合报销级差引导群众就近诊疗,但由于基层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足,导致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在甘肃陇东革命老区,一些乡镇卫生院至今没有一个执业医生,往往是“一旦考上执业证书,就调走、流失”。庆阳市华池县居民反映,现在乡镇卫生院看病报销比例最高,但大夫很少,医术也不行,大家只好舍近求远跑到庆阳市看病。

另外,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大病救助制度之间,在对象、程序、标准、信息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也导致许多贫困户不能享受到相关政策。

本来民政部门针对困难群众就医专门设立了民政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但按现在标准,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在此列。比如,2014年底江西省建档立卡276万贫困人口,可纳入救助范围的仅为三分之一左右。

基层干部还反映,现在许多报销比例乍听起来很高,但由于加上了“县内”“目录内”等诸多限定条件,群众在患大病后往往选择外出看病就医,难以享受这些政策。他们呼吁应尽快在更高层面进行大病保险的制度设计和统筹,化解目前面临的难题。( 半月谈记者 张钦 高皓亮 王建)

(责编:陈烨菲、许晓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