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村每天要做6万吨饭 揭秘舌尖上的奥运会
民以食为天。尤其对挑战极限的奥运选手,吃得饱吃得好,才有劲赛出成绩、赛出水平。
虽然里约奥运会伙食提供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众口难调,选手也有各自解决的办法,有的开小灶,有的大吃“垃圾食品”,更有一些选手因所从事的项目需要只能对美食“爱你在心口难开”。
奥运村每天要做6万吨饭
之前奥运村各种设施遭到众多吐槽,但是巴西奥组委还是在餐饮上下足了功夫。考虑到各国运动员们饮食习惯不同,奥运村餐厅每天供应5种不同风格的饮食,包括巴西特色餐、亚洲餐、西餐、伊斯兰餐等,此外还配备意粉和披萨;甚至有来自韩国的泡菜、日本的味增汤和纳豆等。
奥运村实际上是一个新建的居民小区,运动员餐厅是临时搭建的超大活动房,总面积超过两个足球场。分为10个不同风味的美食“小岛”,主餐厅可提供至少5000人同时就餐。据中国举重队队医孙立介绍,餐厅24小时供应,运动员排队吃自助餐,随到随吃,非常方便。
作为运动员生活的大本营,在用餐最高峰期人流量达到50000人。运动员餐厅每天使用的食物原材料达到21万公斤,为“村民”提供6万吨饭。在所有食材中,大米、黑豆、面粉、肉类等大部分来自巴西本土,少量香料从国外进口。20多名厨师大部分来自巴西,他们全都经过了严格培训。
为了适应运动员的饮食习惯,餐厅的饭菜都不加辣椒,喜欢吃辣的运动员可以自己单加辣椒。此外,餐厅还专门向运动员推出巴西特色美食,如巴西烤肉、黑豆饭、木薯粉、奶酪面包等。并提供阿萨伊、杨桃、山榄和百香果等40余种巴西当地水果。
奥运村主管奇伦蒂介绍说,餐饮服务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从今年5月开始,里约奥组委对餐厅的食材进行测试,确保不含胆固醇、瘦肉精等成分。他说,奥运村提供的食物都经过国际奥委会审批,每份都会注明有多少卡路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盐。为确保食物足够新鲜,餐厅所需食材全部是当天送达。
为确保金牌日韩“开小灶”
奥运村餐饮供应已算非常丰富,为了保证运动员吃得更符合习惯口味,不少代表团还专门在奥运村外设立小食堂,为运动员“开小灶”。本报记者所居住的小区离奥运村最近一个出口不到站把路,记者在小区内经常看到有日本运动员出入,开始还以为是来里约观赛的日本运动员家属也租住在这里,后来在一次闲逛时才发现其中的秘密。
与记者住地相隔两栋的单元拐角一楼,一个像物业办公室的房间大门上,贴着一面日本国旗。从窗户看进去,里面好多身着日本代表团队服的运动员,正端着碗吃东西,不时传出说笑声。原来,这里是日本代表团开设的“小饭桌”。日本这次派出338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但小区内出入的日本选手并不是很多,这个“小饭桌”很可能专为他们冲金选手加餐所用。
据了解,旁边另一个小区也设有“韩国之家”,由大韩体育会负责运营。配备有本土出来的营养师、厨师,为运动员开小灶,当天除主食米饭,还有炖牛腱、烤鸡腿、炸虾、辣炒鱿鱼和炒泡菜等传统韩餐。
在奥运会开幕前,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圣保罗设立了大本营,运动员提前在这里调整时差、训练备战。据了解,这次中国代表团并没有配备随队厨师,而是在当地聘请了两名中国厨师,每餐提供10多道凉菜与热菜。其中,炖鸡腿、红烧肉最受中国健儿欢迎。主食方面,除了米饭、馒头,运动员们甚至可以吃到春卷。
当然,更多的代表团没有开设“小饭桌”,运动员天天吃自助餐也难免有点腻,大家也有解决的办法。麦当劳在奥运村就餐中心拥有一家巨大的餐厅,由于向运动员不限量免费提供食品,众多参赛选手都选择在这里解决饮食问题。美国柔道运动员马迪·马洛伊曾开玩笑地向麦当劳预定了50个芝士汉堡,没想到这一要求被瞬间满足,吓得他赶紧取消订单。
虽然都知道“垃圾食品”当饭吃并不好,但是运动员毕竟都是年轻人,很难管住自己的嘴巴,这让各代表团营养师很着急,澳大利亚代表团首席营养师格雷格甚至发出警告说,不要让麦当劳毁了运动员们长期遵守的严苛饮食习惯。
有人为控制体重“三缄其口”
吃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大事。尽管奥运村里的美食琳琅满目,但也有一些选手不得不“三缄其口”。比如说举重项目,外界看来多吃才更有劲,有利于赛出好成绩。实际上,这些大力士们是奥运村中最不能多吃,甚至不吃的运动员。
举重是按身体重量分级的项目。比赛中,运动员体重一旦超过参赛级别要求,成绩再好也是零。为此,赛前控制体重是举重选手的头等大事。不吃没劲,吃多了担心超重,每次大赛前吃的问题,也是运动员最烦心的事。中国举重队这次来里约,每天要称4次体重,除了蒸桑拿还需要节食,石智勇是69公斤级冲金热门,一直对巴西烤肉很感兴趣,也不得不浅尝辄止。为了调节选手体能和控制体重之间的平衡,队里照例带上了电饭锅,保证运动员天天喝到新鲜的鸡汤、牛肉汤。除了喝汤,运动员们自带茶具和茶叶,在训练之余饮茶聊天,放松精神。
体重的困扰无国界。韩国艺术体操选手孙妍在,刚被评为里约奥运5大时尚运动员之一。为了保持体形,她对奥运美食同样是“三缄其口”,甚至免除了晚餐。
俗话说,“病”从口入。奥运会对兴奋剂有严格的检测,运动员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稍有不慎就可能中招。为此,各代表团都有规定,运动员不准许外出就餐。对于一些不习惯奥运伙食的中国运动员,大家也有应对办法,就是自带“中国烹饪神器”——老干妈。
金牌背后是舌尖上的付出,中国跳水选手陈若琳,曾经为了控制体重以跳出完美动作,她一天只敢吃一顿饭,甚至曾昏过去。对这些“美食在心口难开”的奥运选手而言,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荣归故里之后狠狠地大吃一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