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进入到雷雨季 五类疾病最需要防护

2016年06月17日14: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小字号

这些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到雷雨期。雷雨、冰雹和暴雨等局部灾害性天气多发。雷雨天气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一些疾病也趁虚而入。

警惕感冒、风湿病

高温、闷热、潮湿有利于细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人们易患感冒,症状初为起病急、发热重、头痛、鼻塞、流涕、咽喉肿痛、浑身酸痛乏力等,重者还会咳嗽、胸痛。

另外,空气湿度大,这样的天气会加重风湿病人病情。

警惕哮喘高发

桑拿天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真菌、霉菌等过敏原的繁殖和生长,再加上雷雨天气气压低,空气中漂浮的过敏原浓度就会明显升高。哮喘患者雷雨前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下雨时不能门窗紧闭,因为此时自然风和雨水,可把过敏原从家中赶走。雨后如出现太阳暴晒、温度升高,出门时不妨戴上口罩,以防过敏原。

警惕功能性肠胃炎

雷雨天气温一般都会下降个五六度,平时脾胃不好的人容易胃部受凉。多雨潮湿还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因而极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

对于肠胃较脆弱的人来说,在阴天时注意保暖,不要让肠胃受到寒冷的刺激,同时饮食方面避免食用寒凉、辛辣及生的食物,适当吃点祛湿的食物,如薏仁、扁豆、冬瓜,可以熬粥或煮汤。另外,中医讲“暑必夹湿”,食用竹叶、荷叶、西瓜翠衣等可以解暑利湿;“苦能燥湿”,多吃苦瓜、苦菜、莴笋、芹菜等苦味食物也很不错。

警惕心脑血管

雷雨前闷热,气压比较低,空气湿度高,易缺氧;雨后暴晒,天气变化大,心血管调节功能不好或本身有心脏病的人这时会感觉症状加重,血压也易波动,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心衰。还有人闷热时烦躁,出汗多,人体水分随着汗液蒸发,血液的黏稠度较高,易出现高黏状态,形成血栓,容易造成缺血性疾病。

有心脏病或冠心病的人要勤量血压,常测脉搏,常备硝酸甘油等,不能过于劳累。第一,闷热天气多喝水,血压不很高的人,可喝点淡盐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第二,吹空调要适当,家中保持开窗通风。雨后暴晒天气尽量避免外出。第三,运动要适度,活动后只要微微出汗稍稍有点气喘,就可以了。(人民网崔元苑综合)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