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经常睡不着 脑子有问题?

2016年04月14日09:07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经常睡不着 脑子有问题?

  省二医团队研究发现 失眠或与白质束受损有关

  ■ 失眠患者一些右侧大脑区域及丘脑区域的白质束完整性显著降低。

  ■ 损伤的白质束主要参与调节睡眠与觉醒、认知功能和感觉运动功能。

  ■ 白质完整性异常,可能是髓鞘缺失,髓鞘是神经纤维周围的保护层。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影像科研究团队发现,大脑的白质束在人体失眠时完整性受损。该研究成果最新发表于世界顶级医学影像期刊Radiology(《放射学》),被评价为“为通过消除白质束异常而改善失眠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15年统计,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达38.2%,被认为与焦虑等心理问题有关。不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的影像科研究团队发现,失眠也可能与大脑白质束异常有关。

  团队负责人、省二医影像科主任江桂华笑言,这一结果是“无意中”发现的。团队有成员失眠了,回组大家一讨论:既然是脑相关,那为什么核磁共振这样的精细成像技术没有应用到失眠检测呢?

  团队认为,如果能找到失眠时的大脑器质性改变,无疑可在失眠病理研究上前进一步。

  异常发生在右脑白质束

  使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发现器质性改变。

  团队发现,国外已有研究人员注意到丘脑在失眠病理中特别关键的作用。丘脑主宰着人体生物钟的重要成分,有着调节知觉、睡眠及机敏度等重要功能。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丘脑与胼胝体(大脑最大的白质结构)的异常,与患者失眠持续时间以及自评抑郁水平得分有关系。

  于是,团队将影像研究确定在脑白质方向,并将尝试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

  “DTI是大脑核磁共振的一种”,江桂华解释,像脑肿瘤压迫,一般需要做6~10个方向。而团队为了研究更精细,将方向扩至32个。

  DTI如何发现异常?江桂华打比方说,白质束就像海水里的藻,当它们纵向、横向传导时,就像藻周边的水运动。DTI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分析白质束周围的水运动模式,以此鉴别白质束状态。

  江桂华团队沿此思路一试,发现失眠患者的脑白质束有器质性改变,异常均在右脑发生。

  损伤白质束参与调节睡眠

  觉醒、认知和感觉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江桂华指出,原发性失眠患者,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达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可细分三类:睡不着或晚睡,但定时醒;早睡早醒,醒后难入睡;睡眠中间老醒,质量差。

  为了检测更明确,团队从100名患者中选择了23人,他们具备三种失眠状态。同时,选择30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首先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自我评价焦虑水平以及自我评价抑郁水平等调查,实验除了应用DTI技术,还采用了一种叫作束示踪空间统计学的新方法;另外,他们还应用了牛津大学基于脑功能纤维素的空间分析法TBSS。

  实验最终获得很好的成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失眠患者一些右侧大脑区域及丘脑区域的白质束完整性显著降低。

  团队研究员李淑美解释,白质束是一束束轴突或者神经细胞长纤维,将大脑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联系,如果白质束受损,大脑区域间的交流就被打断了。“被检测到损伤的白质束,主要参与调节睡眠与觉醒、认知功能和感觉运动功能。”她说。

  到底是白质束何处缺失?团队表示,该研究发现失眠患者白质束完整性异常的潜在原因,可能是髓鞘缺失,髓鞘是神经纤维周围的保护层。

  研究意义

  有望帮助改善失眠

  研究结果发表于世界顶级医学影像期刊 《时代周刊》等39家国际知名媒体纷纷报道

  研究员李淑美与省二医影像科主任江桂华带领的团队,以新型成像技术发现失眠与大脑白质束异常,白质束完整性与失眠持续时间、临床表现有关。这一研究结果4月5日发表于世界顶级医学影像期刊Radiology上,美国《时代周刊》等39家国际知名媒体纷纷报道。

  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医学院放射学教授Max Wintermark博士在报道中表示,研究对了解原发性失眠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他说:“该技术还只是作为一个研究工具,而不是最后的临床诊断,但我对未来的大数据研究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通过消除白质束异常来改善失眠的治疗。”

  成果意味着将失眠研究从通常的心理科,导向器质改变的病理科研究,被寄望可通过消除白质束异常来治疗无比棘手的失眠问题。

  不过,研究团队特别提醒,发现失眠者的白质束受损现象,并不能明确受损是失眠的原因,还是失眠导致了受损,不能轻易判断当中的因果关系。“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以更大样本的研究,来阐明白质束完整性改变与失眠之间的关系。”团队透露,正在组建达100人的失眠患者实验组。(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高龙、邓奕茂、朱璐诗)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