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别让焦虑情绪在亲子间蔓延

2016年03月24日14:33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小字号
原标题:别让焦虑情绪在亲子间蔓延

  ■ 中国妇女报记者 陈若葵

  距离高考还有70多天,全国各地的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也将于4月举行,莘莘学子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

  近年来,在老师、家长和考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高考一模与实际高考在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上很接近,考生的一模成绩、水平也与未来的高考成绩、水平相当,北京及其他一些地方之前曾经采取的考前填报志愿,参考的也是一模成绩。如今虽然统一改为高考后填报志愿,但是,无论是学校、学生还是家长,对待一模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降低。

  父母:最敏感孩子的学习成绩

  何女士的儿子童浩就读于北京市海淀区一所示范中学,这学期开学后学校有一次摸底考试,童浩成绩不理想,比上学期期末的年级排名下滑了10多名,而在前不久海淀区的理综统考中,他的名次又下滑了近10名。这无疑给童浩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何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免过问几句儿子的学习或复习状况,“有时就是善意的提醒、建议,但孩子特别敏感,我一句话还没说完,他就转身去自己的房间了,甚至还会冲我大声嚷嚷:‘整天没完没了地唠叨,烦不烦呀,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他情绪烦躁,我既担心他的学习,也担心他现在的状态。”

  家长梁女士也有过何女士这样的经历,但她目前更焦虑,原因是儿子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就出现了厌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磨磨蹭蹭,总是打不起精神来,考试时脑子经常“短路”,成绩自然很不理想。梁女士介绍,“其实儿子高三一开始还比较努力,可成绩不但没有起色,反而退步了一些,这对他的自信心是个不小的打击,感觉再努力也没有好的结果,有‘破罐子破摔’的趋势。我和先生现在最头疼的是,如何帮助儿子恢复自信。”

  相比之下,李女士更多的是担心女儿的健康。她表示:“女儿一直很努力,属于尖子生,成绩也比较稳定。但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比较高,所以,这段时间学得更辛苦了。每天最早也要到午夜12点才休息,有时甚至更晚。前几天她告诉我,夜里经常做梦,多半是梦到做题,早上起来头昏昏沉沉的,白天上课也打不起精神。我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听课效果,也怕她身体垮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每年的考生家长不同,但他们的焦虑状况都是相似的。每到高考一模测试前后,家长们的焦虑情绪都会加剧,倒计时牌比孩子记的还清楚。他们也比以前更加关注孩子每科的分数是否提高了,孩子成绩好,希望他们能够锦上添花;反之,天天盯着孩子的学习状态究竟如何。有部分家长还会四处打听哪有名师能够帮孩子迅速提分、聘请一对一辅导,即便是一个小时1000元的学费也在所不惜。

  孩子:生怕辜负父母的良苦用心

  高三学生宋菲说:“我爸妈曾经是北大的学霸,他们虽然嘴上说我考哪所大学都可以,不给我增加压力,但我感觉他们潜意识里特别希望我能步他们之后尘。针对我的薄弱科目,妈妈从各种语文练习册、辅导书和试卷中挑选出一些题目让我做;爸爸则是物理大神,我的‘瘸腿’正是他的强项,经常催促我把不会做的题目拿给他看,追着给我讲,还找出同一类题让我强化训练、举一反三。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样的条件真是得天独厚,可我却感觉很纠结:不做,觉得对不起他们的辛苦付出;做,我确实没有那么多时间,而且有时候根本也不想做。”宋菲表示,她有自己的一套学习计划,每天有自己的安排,希望父母别总是盯着她的学习,如此关心令她承受不起。

  据了解,一些考生家长已经进入“一级备战状态”:晚上或双休日孩子在家,家里保持安静,不看电视,父母说话也悄悄地,生怕吵着孩子,影响学习。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除了精心搭配的一日三餐,还有加餐,一会准备的是水果、一会儿准备的是牛奶、一会儿又让孩子吃坚果、吃补品……这些看似是为孩子好的举动,会让孩子觉得很不自在,在客观上给孩子制造了极大的压力。有不少学生表示,“真心希望爸妈把我视为空气,这样,假如自己考不好心里不至于太难受,否则会觉得辜负了他们。”

  家长放松 子女才容易正常发挥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缓解焦虑情绪的一个有效方式是淡化目标。

  在距离高考的70多天时间里,孩子要参加月考、“一模”和“二模”等几次比较重要的考试,没有谁能确保自己每次考试都比上一次考得好,考试成绩有波动是正常的,家长和孩子都应平和地看待这件事情。

  其实,高考前的一些重要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帮助考生查漏补缺。家长应鼓励孩子借助考试成绩下滑,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如果无法实现目标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脚下的路有多条,暂时不能实现的愿望并非未来不能达成。当然,对于那些总担心自己会发挥失常的考生来说,父母要帮他们正确分析自己,找准定位。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逆反,必要的时候父母需要作出一定的让步,如果亲子沟通总是以孩子的反驳或冷脸相对告终,家长明智的做法就该放弃沟通,才不至于激化矛盾。避免陷入“孩子不听建议,家长钻牛角尖,批评孩子不刻苦、不努力,搬出‘别人家孩子’做说辞,强迫其就范,直至双方不欢而散”的恶性循环中。

  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家里,除非孩子主动提及学习,父母应尽量不谈或少谈,尤其是分数抑或是其他同学的成绩,容易刺激孩子的敏感神经。如果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烦恼,父母要心甘情愿地做孩子的倾听者,多听少说,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往往能畅所欲言,释放内心的压力,而父母也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信息,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

  关注孩子的兴趣,多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帮孩子解压的好办法。比如孩子喜欢篮球,就说说NBA;喜欢古典音乐,就多和孩子一起听听不同音乐家的演奏,让孩子暂时忘掉紧张的学习。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