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胆囊结石一定要手术吗?
在我国,胆囊结石是一种外科常见病。有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已达到7%—10%左右,许多人患上胆囊结石之后大多会选择做手术。然而这些手术真的有必要吗?目前盛行的保胆取石是不是可取?
“如果执行严格的手术适应症和术前检查,实际上有2/3的胆结石患者都不用手术。”近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主任刘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临床工作中,胆囊切除术存在被‘滥用’的问题,也就是适应症把握不严格,很多没有必要或者说暂时没有必要切除的胆囊被切除了。”
尽管如今胆囊切除术对于外科医生而言已经是一种很简单的手术,但也因此带来了胆囊切除手术的泛滥,以往严格的手术适应症没有被遵守,这让刘荣颇为担忧。
患结石不能一切了之
事实上,胆囊本身是一个有用的消化器官,其位于肝脏脏面,主要通过吸收、分泌和蠕动等来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对于那些胆囊被切除的病人,失去了胆囊的储存、加工、适时释放等功能,由肝脏生产出来的胆汁直接流进肠道参与消化,消化功能就会大受影响,所以顽固性腹泻等成了胆囊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后遗症。“盲目的胆囊切除会造成部分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如消化功能下降、脂肪泻等,甚至导致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刘荣提醒,留了胆囊生理功能,进而也就保护了整个胆道系统及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按照常规的流程,对于胆囊结石患者,一般会要求先做检查,看胆囊的大小和胆囊壁的厚薄,同时会做胆囊收缩功能检查,胆囊收缩功能正常没有发作的,一般不建议做手术。此外,“年龄在50岁以下,从未出现过进食后右上腹部疼痛、发热、黄疸等病史;无严重心肺疾患;结石单发,直径在1cm—2cm左右;超声和超声造影证实未合并胆囊息肉或者胆囊壁局部增厚等情况;家族无胆囊癌病史的患者可以暂时考虑不手术。”刘荣表示,“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特别是反复发作胆囊炎的,则会主张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保胆取石可行性受争议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期望保留胆囊,保胆手术受到不少患者“追捧”。然而,保胆手术真的就能“高枕无忧”吗?
“目前,保胆手术的适应症包括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对于胆囊结石,做保胆取石手术,也就证明胆囊功能应当是正常的。然而如果没有特殊症状,即便结石不取出来也不会对患者有影响;而如果是胆囊结石发作,保胆的意义也不大,因为保胆取石后复发率很高,有文献报道保胆取石5年内复发的几率在40%以上,一旦复发,病人面临着要再次手术,即使是内镜微创取石,反复手术也容易造成胆道损伤。”刘荣说。
刘荣介绍,保胆手术后易复发的原因包括:手术造成的粘膜缝合、出血,结石残留及全身因素和遗传因素,特别是多发结石即使是彻底去除了结石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胆囊结石复发的问题;而对于胆囊息肉,如果经过超声造影检查证实是真性息肉,超过1cm应该建议做胆囊切除,不超过1cm的不需要外科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所以这个术式的存在意义到底有多大?”刘荣表示,不管是结石还是息肉,不建议保胆手术。
做好常规体检对症行医
“坚持做检查十分重要,需要一年做两次B超,如果在此期间出现症状,再考虑手术。”对于一些人认为一切了之最简单省事的做法,刘荣指出:“患胆囊结石就好像近视患者佩戴眼镜一样,只要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影响就没有手术的必要性。”
据文献报道,胆囊癌患者中合并结石患者为70%—98%,其中胆囊结石患者中有1.5%—6.3%发生胆囊癌。由此,一些患者担忧胆囊结石是否会导致胆囊癌。对此,刘荣表示,胆囊结石中易于癌变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特点:年龄较大,尤其是60岁以上、有长期结石症史的多发结石、或结石直径较大的女性患者;患者的疼痛性质发生改变;有反复胆囊炎发作史,影像学检查可见陶瓷样胆囊、胆囊萎缩或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壁钙化等;存在胆胰管合流异常,无蒂息肉及胆囊腺肌症等胆囊癌的其他危险因素。
“因此,不是说所有的胆囊结石为预防发展成胆囊癌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如果发现胆囊结石,需到专科进行咨询治疗,根据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治疗或观察计划,切莫盲目进行不必要的胆囊切除。”刘荣强调,但对于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胆囊切除是必要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